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案 進入複審

金門縣政府所提「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進入第二階段複審資格,縣長陳福海昨率領團隊赴內政部簡報,爭取中央支持補助。(縣府建設處提供)
「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在縣長陳福海、烈嶼鄉長洪成發及景觀總顧問團隊、縣府建設處及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之下,與臺灣十七個縣巿共同競爭下,經今年三月廿五日內政部初審「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獲得委員青睞,得以進入第二階段複審資格。
內政部於昨(廿五)日召開「金門縣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整合建設計畫複審會議,由內政部政務次長陳純敬主持,會中邀請內政部城鄉風貌委員以及中央各部會代表共同審查。
縣政府對於「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展現雄厚的企圖心,由縣長陳福海親自率領縣府團隊,包括烈嶼鄉長洪成發及建設處長翁自保、觀光處副處長許績鑫、教育處副處長陳金文、文化局副局長黃雅芬等人前往內政部與會;於會中,由環境景觀總顧問江柏煒教授進行「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提案簡報,爭取中央支持補助。
縣長陳福海在會中表示,他懷著感恩的心來到內政部報告,強調金門此次提案是經由廿六年的從政經驗所思考出金門未來整體發展;今內政部提出「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之精神,與他的施政理念「五鄉鎮五亮點計畫」相符,從初審會前會廿九項計畫,依初審會議後與各部會協商對接後,目前提出具體可行共廿四項計畫,總金額約六點四五億元。
為了爭取提案補助,除多次前往烈嶼與鄉長和在地居民座談溝通外,亦透過「金門縣均衡城鄉發展跨局處整合平台」與金門國家公園、金門指揮部等單位,共同為此次提案進行協商與意見交換,期在各方努力下「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提案能翻轉成功。
此次金門縣以「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為題,依循均衡城鄉思考模式,從產業輔導、基礎建設、人才運用、生活機能及資金融通等五個面向,為烈嶼鄉地方特色之發掘、規劃、建設到專業人才之參與,去落實地方特色保全的精神,奠定烈嶼鄉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礎,並會把成功的經驗複製到其他鄉鎮。
縣府建設處表示,城鄉風貌政策從過去的「城鎮風貌型塑」,其初衷為紓緩人口過度集中於都市的問題,內政部長陳威仁上任後提出「富麗農村、風情小鎮」政策構想,並獲行政院支持,在不增加政府財政支出的前提下,透過整合內政部、農委會、交通部及經濟部等十三個部會,現有約五百億元的年度補助資源的一部分,包括偏鄉經濟振興、農村再生、文化再造、觀光整備、產業扶植、就業輔導、國土建設和福利服務等,約八十項相關業務及公共建設計畫。
建設處表示,由各部會優先控留10%的預算額度挹注這項計畫,每年即可約有五十億元額度,總計四年可投入二百億元的經費,一年約扶植十至十五個重點鄉鎮軟硬體的提升,積極爭取的鄉、鎮、市或區一次能得到四年補助經費,有效增加就業機會及改善地區生活環境,吸引民眾返鄉服務。而內政部所提「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即是以該計畫構想之概念,協助具有發展基礎與潛力之鄉鎮,連結產業、交通、觀光與創新等元素,建設小型地區成長中心。
縣府建設處指出,此次複審會議中,各審查委員及部會代表所提之建議意見,請縣府儘速再與中央部會進行協調;未獲共識之分項計畫,可再洽詢中央相關主政部會討論確認,並於今年五月底前檢送審查意見回應表及修正計畫書函送內政部,俾陳報行政院核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