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機器人競賽金大獲金銀銅牌

金門大學參加2015年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榮獲一金一銀一銅與佳作等獎項。 (金門大學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電子系李金譚與工管系吳佳駿老師,帶領5位學生參加教育部主辦2015年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2015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n Intelligent Humanoid Robitics),在全國參賽隊伍共計103隊、2百多位師生競技脫穎而出,榮獲一金一銀一銅與佳作等獎項,成績十分亮眼。
這項由教育部主辦,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承辦,5月23至24號於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體育館揭開序幕,吸引全國103組大專校院、高中職學生,以及外國團隊人形機器人參戰。其競賽宗旨是以競賽激發學習機器人的慾望,以活動引發對機器人的瞭解,達到為台灣機器人產業培育人才,協助與國際接軌,能有更寬廣的產業發展。競技內容包含「HuroCup(全能人形機器人)」、「Robo-One (格鬥賽)」、「機器人格鬥賽(Robot Boxing League)」、「Robot Soccer League(二足機器人足球賽)」、「無動力雙足機器人(Passive Biped walker League)」等5項競賽項目。
金門大學電子系李金譚老師表示,這次參加2015年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之無動力雙足機器人競賽,榮獲一般組競賽第三名與佳作,創意組競賽包辦一、二名獎項,成績十分亮眼。無動力雙足機器人是以自然的方式,經由動能與位能轉換,完成機器人步行。若動能與位能轉換過程中,能維持運動的連續性,則機器人可以完美的自行持續行走。此自然行走已成為研究雙足機器人步態的重要對象。無動力雙足機器人的行走,相關於諸多變因,例如:初始動能、腳的重量分布等等。這些變因的掌握涉及雙足機器的實現與操作,其不確定性也提升困難度與挑戰性。因此國際上許多專家學者,設計實現各種不同類型的無動力機器人,作為步足型機器人步態探討的教材。
李金譚表示,此次能獲得好成績,除了同學的努力外,主要有下列幾項原因:1.學長參賽的經驗傳承並認真指導學弟妹;2.不斷反覆測試初始動能與腳的重量分布,並於設計上增加橡皮筋的彈性,使步伐更快更穩;3.團隊合作的默契與互相激勵的精神。雖然過程非常辛苦,但能獲得好成績,一切都值得。
金門大學參加2015年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表現優異,並獲得下列獎項: 無動力雙足機器人創意組:簡廷融、高逢星、蘇柏睿、沈統鈞,榮獲第一名。無動力雙足機器人創意組:林柏佑、鄭威遠、陳盈達、許元豪,榮獲第二名。無動力雙足機器人一般組:陳可瑾、梨彥汝、陳湘旻、蕭閔雲,榮獲第三名。無動力雙足機器人一般組:鐘玉鳳、駱潁怡、王煒智,榮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