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梅雨季芋頭防疫病有方

發布日期:
記者: 董森堡/綜合報導。
點閱率:501

地區的芋農朋友們請注意!農試所表示!梅雨季節陰雨高溫多濕,疫病及斜紋夜盜蛾等易危害芋頭,目前已進入梅雨季節,因逢連續陰雨高溫多濕,易引發芋頭疫病及斜紋夜盜蛾等病蟲害之危害蔓延,請農友注意防範。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邀請行政院藥物毒物試驗所楊秀珠研究員蒞金指導,並提供相關防治方法供農友參考應用。
農試所指出,目前季節發生疫病時,芋葉上會長出黃褐色圓形斑點,逐漸擴大,出現同心輪紋(地區農友俗稱虎目),芋葉病斑繼之腐敗穿孔有如破傘。連續陰雨時病斑表面出現白色霉狀物,易造成整個葉片枯乾,雨季極適合本病發生與蔓延。發生盛期:下雨溫暖高溫季節,農友可把握最佳防治時期在初期病斑出現時和雨季來臨前採取相關管理策略。
其一為採收後土壤處理:清除田間廢棄物並加以處理,田間並維持乾淨,若生長期病勢嚴重,可噴施藥劑後覆蓋塑膠布,並種植健康種苗、種芋採收後以藥劑粉衣後貯藏,至於發病嚴重地區,則可栽培抗病品種,或是輪作其他作物或種植綠肥作物,而苗床期也可定期噴施亞磷酸稀釋液800倍,可誘發植株抗病性,預防疫病發生。
如芋頭在生長期發病,則利用選藥劑防治,可以氟比拔克、亞托敏、達滅芬、達滅克敏、嘉賜銅、三元硫酸銅等藥劑防治,相關施用方法可洽詢農試所。
至於在斜紋夜盜蛾危害方面,受災的芋頭會發生被害葉片葉背葉肉被啃食,僅留葉柄及葉脈,呈透明狀,或整葉被啃而殘留許多大小不一之蟲孔的狀況。斜紋夜盜蛾產卵於葉背,一百至數百粒成一卵塊,上覆母蟲之黃色毛狀物,幼蟲初化時群集啃食葉背葉肉,二、三齡後分散啃食葉部或幼嫩部位。老齡幼蟲藏匿於土中或雜草間,夜出為害,老熟後潛入土中作土窩化蛹。本蟲雜食性,一般農作物多受其害。斜紋夜蛾成蟲具趨光性,成蟲及幼蟲均晝伏夜出,一般於日落後開始活躍。
相關管理策略則可清除殘株及雜草以減少幼蟲之隱蔽場所,農民如發現卵塊時,宜及時摘除及銷毀,亦可利用性費洛蒙監測及誘殺雄蟲,以降低田間族群密度。每公頃設2~3個誘殺器,每月更新一次誘殺劑。
懸掛位置建議在作物生長點上方50~60公分高處,同時進行定期調查生態資料,以為管理之依據。如採無毒農作的農友,可以生物防治方式,應用的微生物製劑為綠疆菌及核多角體(NPV)病毒。
農試所特別強調,芋農朋友請勿隨便亂用藥劑,應依政府推薦之合法藥劑進行各項病蟲害防治,以生產安全健康之芋頭等農產品。民眾若有其他疑問可洽詢該所(082-332074、333381)或動植物防疫所(082-336625、33662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