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自經區陳福海籲讓金門先開放

金門縣長陳福海(中)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處處長詹方冠等人合影。(楊水詠攝)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處處長詹方冠帶領國土處、經濟部工業局相關人員,昨日抵金參加自由經濟示範區中與金門縣政府具體配合事項會議,由縣長陳福海主持,並聽取自經區辦理進度說明,以及就多項議題進行討論和徵求看法;陳縣長希望能給金門一個「先行先試」的機會,幫助金門就是幫台灣。
國發會產業處長詹方冠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帶著國發會產業處科長陳志閣、國土處長林鐘榮,以及經濟部工業局秘書張文育、技士黃絢詩等人,參與由陳縣長主持的自經區配合會議;縣府與會人員有參議張忠民、建設處長翁自保、行政處長陳朝金、財政處長黃景舜、金酒總經理陳永明等相關人員。
縣長陳福海表示,自「夏張會」在五月下旬於金門舉行,台北、北京都看到金門扮演的角色,並從政治談到民生的議題,也在七月初將與大陸福建省長蘇樹林見面,就兩岸有關大陸引水、經濟的議題進行討論。同時,他指出,大陸福建的自貿區、台灣自經區,金門如何與對岸做一個搭接,希望國發會就金門目前的現況,提供指引和方向,以利金門一點一點的推動,在戰略上去推動兩岸的經濟發展,讓金門成為試金石!
在會議中,陳縣長也希望國發會站在大戰略上思考,能夠給在貨貿和其他經濟的議題開放給金門,讓金門與對岸對接,且金門有那個能力。所以,給金門一個機會,就是幫台灣;讓金門先開放,以及給更多空間和方向。
陳縣長說,自經區放在離島條例修正是比較快的,且政府在戰略上就是想這樣做,用何方式去執行及落實以符自經區的精神,並且更快和先試先行,相關法令也要趕快去克服及取得先機。
建設處長翁自保對於民間推動自經區公投活動,他說,政府部門是站在保持中立的立場,樂觀其成。至於金門發展定位,他說,於金馬中長期發展計畫中已有清楚指引,是以金馬地區做為兩岸互信合作先行示範區,有著很大的想像空間。其次,在自經區六港一空一生技,金門是不能置身事外;尤以允許地方政府來做,並委由台經院做規劃報告案,也選出金門白酒、樂齡、教育的幾個優勢條件,且準備下一階段的推動。
翁自保指出,自經區條例遲遲未見通過立法,民間團體也認為金門是否就現有法令制度的空間,比照台灣六港一空一生技方式,利用自由港區條例或是利用離島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找出一個貨貿的相關規範架構,有利帶動金門未來各項經濟發展活動。
翁自保說,大陸福建省已啟動三個自貿區,且與金門僅有一水之隔的廈門也已啟動;金門是否可與對岸一起來推動,而且金馬中長期發展計畫也要求金馬地區做為先行先試,與對岸去搭接。所以,未來是否可以推動金廈自由經貿區或是經濟自由區的概念,且兩個區域要各自發展;但金門還停滯不前,希望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中央與金門縣具體配合事項會議」,並擬訂幾項議題,期國發會的指導,不讓金門推動自經區做「白工」。
國發會產業處處長詹方冠對於金門地理條件等優勢協助指引爭取自經區相關法案的擬定方向?詹方冠說,國發會將做通盤的檢討,至於修正離島條例取得法源,若是對金門有利是不反對的;或是利用何種法源,也會跟陸委會討論。另,他也表示,金門不一定要走自經區,建議從金門最適宜方向策略來走。
詹方冠指出,目前的自經區示範特別條例處於延宕的狀況,行政院長毛治國有指示各部會可以思考用行政法規、或是推動自經區鬆綁的法律,不特別走自經區示範特別條例,還是可以朝自由化的,是符合金門的發展的角度,且可以推動。
在兩岸產業合作,詹方冠指出,金門在醫療產業只要有台灣的醫療機構是沒有問題的;至於自經區提到的國際健康是更進一步的,希望開放一兩個地方,讓外國人投資開設醫院,以吸引國外和大陸的病患到台就醫,開創國際醫療市場,但涉及修法的問題,不同於醫美的醫療產業,醫美現在是可以做!
金門在爭取自經區以規劃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計畫,包括國際教育、樂齡經濟、白酒產業及文化觀光產業;詹方冠認為要對市場有掌握,才會有機會。陳縣長指出,金門先要搶得先機,且提高層級,並具有國際和自由化、競爭力,以建立國際品牌。
另,縣府於自經區會議中提出討論議題,包括有:國發會能否以金門地理條件等優勢,協助指引爭取自經區相關法案之擬定方向?「廈門-金門」目前是兩岸已有基礎的接軌方式,國發會對金門於對接平台角色的看法?國發會協助金酒產業於自經區扮演的角色?除貨物貿易外,服務貿易以金門為試辦基地的可行性?國發會針對目前金門選擇示範產業之建議與看法?
此外,國發會說明自經區進度時認為面對國際自由化趨勢,為推動新一波經濟自由化,除持續促進特別條例完成立法外,為免立法緩慢,影響自由化進程與產業發展,後續辦理方式包括:加強推動行政法規鬆綁與措施,如財政部刻正研議擴大修正海關管理相關辦法,以促進多國拆併櫃業務拓展;農委會刻正辦理屏東農科園區擴建;二、將示範區自由化理念與前瞻性措施,透過新訂開放創新政策達成,如金管會所訂之「亞太理財中心計畫」、教育部所訂之「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三、透過法規鬆綁建言平台,參考外國商會或國家各界意見,檢討鬆綁國內法規障礙,辦理法規調適工作,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