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講座論壇今登場澳洲和大陸專家與會
澳洲文化資產協會副主席伊恩‧庫克、澳洲博物館協會理事長亞歷克絲‧馬斯登女士、澳洲聯邦大學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凱爾‧李維斯教授,以及中國科技大學文資中心主任閻亞寧、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李湞教授等人,將參加今(三十)日上午十時在金門大學陳開蓉演講廳舉行的「文化資產講堂-世界遺產系列講座」;下午一時三十分的「104年金門申遺總體國際論壇」,分享其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相關經驗。
金門文化局表示,來自澳洲及大陸的世遺專家期透過今日講座、論壇的兩項活動,給予金門文資保存意見的分享與交流。金門的戰地風情與古厝民宿都是重要且具有人氣的觀光資源,這幾年也配合中央的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政策,執行一系列行動、成為國內十八處世界遺產潛力點的領頭標竿。
文化局指出,除了在舊有的古蹟照護上持續努力、導入國際觀念之外,也將對於金門自身的價值不斷的審視;金門隨時都在為申請世界遺產的機會到來,做最積極的準備。
澳洲及大陸世遺專家學者一行人,他們前往金門國家公園、後浦城區、瓊林聚落、後浦頭聚落、獅山砲陣地、山后聚落、碧山聚落等金門世遺潛力點參訪,期待能給予金門申遺行動更加實質層面的建議。
李湞分享了他在大學中任教時與官方單位合作的文資保存經驗,他認為讓大學成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媒介與資源是非常優秀的保存方式,學生的參與學習也能讓他們未來在各領域充滿人文思維。而大學亦提供相應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課堂外學習實際操作的技術,兩相呼應,是雙贏的局面。
李湞表示,金門縣政府目前也與在地金門大學關係密切,未來勢必能創造出一套新的知識應用系統,對於學子或是官方來說都是一大樂事。
造訪金門多次的庫克指出,金門在地的知識是發展地方的能量,金門是具備強烈傳統與獨特性的島嶼、各聚落之間都有各自的特殊性,這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資源,讓金門人說屬於金門的故事,才能引領文化資產觀念的前進、甚至是世界遺產的概念扎根。
馬斯登女士具有多年博物館服務的經驗,她認為博物館與保存文化資產的行動是很類似的,都是為了凝聚在地認同、塑造在地記憶、進而去留存一些物件;這些物件可能是建築、是殘跡、也可能是生活的用品、習俗、語言等;這些的保存哲學其實是相似的,而且我們都應該抱持相同的關懷來看待這些文化資產,並為了下一個世代而進行保存的行動。
李維斯也分享了他在澳洲進行地方區域發展時的經驗,他贊同其他來賓所言,並強調從地方出發的特色文化,才能營造出最棒的故事與特色,觀光客的旅程多半會尋求異國風情、也就是不同於家鄉的風土人文。
李維斯說,雖然他不曾來過金門、但也已經明顯感受到金門不同於其他華人地區的特殊感,他認為這樣的特殊感就是金門的發展潛能,也是金門不屈服於全球化之下的在地性,希望在金門的數日能夠充分感受到金門的特殊故事。
此外,金門文化局七月一日及二日兩天,將在金湖鎮的瓊林里辦公處舉辦有「在地知識運用於地區發展」工作坊,其活動均備有簡單餐食、歡迎各位鄉親到場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