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成長營兒童玩樂中學佛法

海印寺快樂行兒童成長營於金湖體育館舉行,小隊輔帶著參加的國小學童們帶動唱。(陳冠霖攝)
「104年海印寺快樂行兒童成長營」昨(17)日於金湖體育館展開為期三天的營隊,吸引150位金門地區國小學童報名參加,以及不少台灣和金門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也自願報名擔任營隊的小隊輔,大家一起共度歡樂的營隊時光。
「快樂行兒童成長營」是由海印寺主辦、台南大能精舍協辦,已經連續辦許多年了,希望參加的學童可以經由活潑快樂的夏令營,來學習到佛陀的教育,讓佛法人間化、生活化的方式,用佛陀的智慧來灌溉菩提種子,灌溉這些參與夏令營的「小菩薩」內心的菩提種子,讓彼此在互愛互助、彼此尊重包容的理念下,和平且快樂地生活。
活動內容從17日開始至19日結束,每天早上8點,小朋友們由家長接送至金湖體育館集合,展開一天的課程,包括學佛行儀、說故事時間、拜佛解說時間、爬太武山、大地遊戲、拜佛念佛一支香課程,以及安排小朋友自己編排晚會節目等。營隊小隊輔用心以生動不枯燥的帶動方式,讓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佛法。
海印寺副住持湛因法師表示,其實辦這個夏令營,並沒有期待能對小朋友有「多大的改變」,只是希望在這三天裡,能對他們有「觀念」的影響,因為觀念會影響生活、生活會形成習慣、習慣塑造人的個性、個性就會決定一生,因此,我們到底能給孩子什麼,其實非常有限;但希望透過三天的營隊,讓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多一些「可以被正向引導」的觀念。湛因法師說,現在的教育,父母會希望孩子考好試、念好書,頭腦也都很棒、都第一名,但在這樣的追逐過程中,往往忽略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能不能擁有福報」?現在的孩子享受的物資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他們快樂嗎?這是我們要問的問題。湛因法師提到,希望孩子未來真的都能夠快樂,而孩子要能夠快樂,不是因為擁有許多外在的物質,而是能讓內心擁有更多的喜悅跟超脫,孩子目前在追求的,只是物資的累積,但真正能夠快樂的,其實是「欲望的減低」。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孩子,但能不能去和他分享,希望這三天,帶給孩子三個觀念:「認真學習」、「努力遊戲」、「充分休息」;也希望他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功課技能之外,最重要是能夠有福報,如何才能夠有福報?湛因法師說,「做該做的事,不要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一直在做想做的事,「但卻不一定該做」,因此,希望參加營隊的孩子都能夠從人文、關懷、孝順,找到真正可以充實的內在,而並非一味地追逐外在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