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蜂虎繫放研究遷徙路徑

委託研究團隊進行栗喉蜂虎路徑研究,日前進行繫放。(金管處提供)
金門的夏季候鳥—栗喉蜂虎,素有「夏日精靈」之美稱,為了調查栗喉蜂虎的遷徙路徑以及在金離金的活動範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專業團隊,於日前進行「栗喉蜂虎繫放調查」,藉以追蹤研究栗喉蜂虎的遷徙路徑。
每年的四月至九月間,約有兩千至三千隻栗喉蜂虎飛至金門來繁衍後代,因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自民國九十一年起,便開始委託台灣大學教授袁孝維及其研究團隊,進行蜂虎的生殖生態研究,多年下來對於其棲地選擇與復舊、生殖行為皆已有深入的了解。
但多年卻對栗喉蜂虎在島內的移動,與離開金門後的遷徙路線以及渡冬區域方面,仍有許多的未知之處,故從今(一○四)年起,金管處與台大研究團隊預計以兩年的研究時間,利用最新型的地理記錄器,以期解開栗喉蜂虎在島內活動範圍以及遷徙路徑並度冬地點之謎。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表示,對於遷徙性的鳥類而言,因是無國界的世界公民,不僅需在繁殖地進行研究與保育措施,對於其遷徙路徑及度冬地的研究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該處希望藉繫放地理記錄器的研究,能對這些年復一年飛來金門繁衍後代的美麗蜂虎,能有更多的解瞭與關懷。
根據調查,蜂虎營巢數量由去年的八十五巢增加到今年的一百七十九巢;青年農莊也由去年的一百二十八巢增加至兩百五十八巢,今年金管處整理所有的營巢地,共記錄到至少四百四十個蜂虎巢,較去年的兩百三十九巢多,而利用夜棲地監測,也調查出金門整體栗喉蜂虎族群數,約維持近三千隻左右的數量。
為了進一步了解栗喉蜂虎在島內活動範圍、遷徙路徑與度冬地,受委託的研究團隊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地理記錄器,分別為:一克用以瞭解島內活動範圍的「pinpoint GPS」、及零點七克用以瞭解遷徙路徑及度冬地點的「geolocator」來進行資料收集;為避免造成蜂鳥過度負擔,記錄器重量大致為其體重的百分之三至五。
根據研究團隊的研究追蹤,目前由所裝置的六顆pinpoint GPS記錄器,發現同一隻個體,每晚不一定到相同的夜棲地休息。以在慈湖裝置的個體為例,第一晚在慈湖農莊樹林內,第二至四晚則飛至瓊林水庫。在生殖季結束前,所有記錄器將會在蜂虎身上裝置妥當,等待明(二○一六)年回收記錄器後,再閱讀其內的地理資訊資料,以瞭解蜂虎在離開金門之後的活動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