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邊境小鎮再生縣長﹕讓烈嶼成功翻轉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綜合報導。
點閱率:497
  金門縣政府所提「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整合型計畫案經內政部邀集部會及學者專家進行二階段審查協商後,終獲核定;縣長陳福海上台揮手致意。(縣政府建設處提供)

金門縣政府所提「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整合型計畫案經內政部邀集部會及學者專家進行二階段審查協商後,終獲核定;縣長陳福海上台揮手致意。(縣政府建設處提供)

 由金門縣政府所提的「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整合型計畫案,與臺灣各縣巿提案共同競爭下;經內政部邀集十二部會及八位學者專家進行二階段審查協商後,「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案終獲核定。內政部並於昨日舉辦「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啟動儀式,縣長陳福海率領縣府團隊赴台參加;同時,陳縣長獲邀上台致詞,顯見中央對本縣「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之青睞與高度肯定。
 為促進城鄉均衡發展,中央各部會約編列五百四十七億元推動「均衡城鄉發展方案;「縣政府今年二月初以「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規劃提案參與競爭,縣長陳福海更親自主持整合會議和成立推動小組,展現強烈爭取「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要讓烈嶼鄉「翻轉」發展起來的企圖心。
 經過陳縣長、烈嶼鄉長洪成發、景觀總顧問團隊、縣府建設處及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之下,並與臺灣十七個縣巿共同競爭下,經今年三月廿五日內政部初審「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獲得委員青睞,得以進入第二階段複審資格。接著,今年五月廿五日,「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提案闖入第二階段複審資格,陳縣長也自縣府團隊赴台簡報,爭取中央支持;上個月初,其提案「翻轉」成功,「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案終獲核定。
 於昨日「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啟動儀式中,陳縣長應邀上台致詞時指出,這項政策也與他本人施政理念「五鄉鎮五亮點計畫」相符,同時配合大二膽軍方設施移交及金門大橋興建,對小金門帶來機會與挑戰,也提供了連結與想像,期盼可促進相關產業服務業之轉型潛力。同時,陳縣長也希望透過「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整合型計畫,成功翻轉烈嶼,並將這成功的經驗複製到其他鄉鎮。
 陳縣長於啟動儀式中分享他從政廿六年的經驗,他說,金門的角色在臺灣人眼中「金門是大陸福建的金門」、在大陸人眼中「金門是臺灣人的金門」;陳縣長把金門定調為「兩岸的金門」。陳縣長還表示,在擔任立委期間,於立院質詢各部會首長時總會先問一句「您是否有到過金門?」
 陳縣長表示,相信如果這些首長們沒到過金門,那怎麼會了解金門的需求。金門人的聲音與需求,沒有辦法獲得落實。同時,他並舉「金門大橋」為例,陳縣長表示,這座橋經歷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終於在馬總統任內得到實踐。他特別感謝馬總統以感恩、回饋、惜福的心,支持金門的各項建設,除了讓金門人期待20餘年「金門大橋」得以落實外,在交通、醫療也給金門很多的幫忙。
 陳縣長說,過去金門受到戰地政務的限制,長期處於軍管狀態,無意間保存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閩南文化與戰地史蹟,這些資源成為金門珍貴的文化資產。只要來金門,就能體會這些在地美麗的故事。
 陳縣長也特別感謝內政部部長陳威仁在「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整合型計畫審查期間,於審查委員與各部會意見相左時,陳威仁對金門「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所給予的支持,與後續年度各部會預算的匡列。
 縣府建設處指出,有關「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整合架構及推動策略,係以整合烈嶼資源、發展潛力與特性,融合景觀、文化、休閒、觀光、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才培訓、資金融通及公共建設計畫,提出「九宮碼頭與四維漁港之重塑」、「東林風華之再現」、「聚落微型產業與微型設計示範計畫」、「冷戰紀念地及和平公園(Peace Park)」、「反攻前哨-大二膽觀光遊憩系統規劃」、「低碳島-烈嶼零碳計畫推動」六大主題廿五項子計畫。
 「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預期效益期促進產業加值及振興地方經濟,以提升烈嶼鄉觀光能量,並達到吸引旅客登島旅遊,活絡地方經濟,使烈嶼這個國境之西的島嶼,能從邊界到跨界,善用海西經濟;翻轉台灣軸線守護永續價值,讓遊境小鎮再生,也為烈嶼注入風華再現新契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