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南海岸新湖漁港漁況普查鯊條捕獲量躍居榜首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679
字型大小:
水試所進行新湖漁港漁民漁況普查作業,6、7月份捕獲頻度以寬尾斜齒鯊(鯊條)為最高、最多。(水試所提供)

水試所進行新湖漁港漁民漁況普查作業,6、7月份捕獲頻度以寬尾斜齒鯊(鯊條)為最高、最多。(水試所提供)

為健全地方漁業背景資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針對金門南海岸進行新湖漁港漁民漁況普查作業,104年6、7月份調查漁撈成果統計出爐,捕獲頻度以寬尾斜齒鯊(鯊條)為最高,捕獲量以寬尾斜齒鯊1,812.5公斤最多,所長楊文璽表示在完成金門南海岸年度普查程序後,將彙整出漁業生物及漁撈活動調查成果報告讓漁民參考。同時提醒漁民配合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自8月16日至11月15日止,嚴禁捕撈將受精卵抱於體外腹側之母蟹,以共同維護蟳蟹類資源之永續。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針對金門南海岸料羅至古崗海域進行新湖漁港漁民漁況普查作業,104年6月份漁民捕獲頻度以寬尾斜齒鯊(鯊條) 23日為最高,其次為黃鯽(黃隻)出現20日,第三周氏新對蝦 (黃其米)及黑口鰳(力魚)為17日。捕獲量以寬尾斜齒鯊1,812.5公斤最多,其次為黑口鰳599公斤,第三為黃鯽252公斤。高價經濟性魚類部分,6月9日及12日捕獲中等體型圓白鯧(鯧魚)。調查期間其他捕獲物種包括白姑魚(白口)、哈氏鰺、大甲鰺(鐵甲)、窩斑鰶(高鱸仔)、日本燕魟、黃土魟、麗葉鰺(榕葉仔)、長鰳 (吐目)、蝦蛄、白腹鯖(鯖魚)、利達舌鰨(龍舌)、小黃魚、杜氏鰤(紅甘)及圈頸■(金錢)。
7月份漁民捕獲頻度以寬尾斜齒鯊17日為最高,其次為臺灣馬加鰆 (馬加)出現16日,第三印度鐮齒魚 (那個魚)為13日。捕獲量以寬尾斜齒鯊1,732.5公斤最多,其次為臺灣馬加鰆821.5公斤,第三為烏魚497公斤。調查期間其他捕獲物種包括黑口鰳、窩斑鰶、四絲馬鮁(午魚)、哈氏鰺、大甲鰺、白姑魚、黃鯽、日本半皺唇鯊(黑翅鯊魚)、虎鰻、黑鯧、黃姑魚(春只)、周氏新對蝦、長體蛇鯔(狗母)、長鰳、蝦蛄、松鯛、小黃魚、羅蝦、麗葉、三疣梭子蟹、白鯧及長矛新對蝦。
水試所表示,該所今年度6月份漁業資源量調查,經濟魚類部分以台灣鎖管、黃鯽、印度鐮齒魚及尖嘴土魟為主;7月份調查結果以黃鯽、白姑魚、三疣梭子蟹、尖嘴土魟和印度鐮齒魚為主要組成物種。去(103)年6月經濟魚類以蝦蛄、三疣梭子蟹、台灣鎖管及白帶魚為主;去年7月以台灣鎖管、印度鐮齒魚及紅鋤齒鯛(魬鯛)為主。依據本所歷年資源調查結果,推估8月份出現的經濟魚種以台灣鎖管、印度鐮齒魚及三疣梭子蟹為主。
水試所提醒漁民配合,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103年4月1日公告「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全年禁止採捕甲殼寬未滿8公分之花蟹(鏽斑蟳)、三點仔(紅星梭子蟹)、花市仔(遠海梭子蟹)、甲殼寬未滿6公分之石蟳(善泳蟳),以及甲殼長未滿6公分之蛙形蟹(旭蟹);每年自8月16日至11月15日止,禁止捕撈將受精卵抱於體外腹側之母蟹(開花母蟹)。倘誤捕禁止捕撈之蟳蟹類,不論存活或已死亡,應立即放回海中,不得攜帶入港或持有。目前適逢蟹蟳繁殖期間,為使蟳蟹類資源永續利用,請漁民朋友務必配合,以共同維護蟳蟹類資源之永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