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石斑魚繁殖技術金比台出色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604
字型大小:

為強化本縣養殖漁民養殖管理技能、提昇繁養殖技術,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辦理「104年度水產養殖技術研討會」,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指導石斑魚苗的繁殖新技術,並研討養殖漁民面對的專業問題,養殖戶深感獲益良多。
水試所辦理這項「104年度水產養殖技術研討會」,日前假該所二樓會議室舉行,由所長楊文璽主持,計有本縣養殖漁民、金門職校養殖科教師、縣府及水試所養殖專業人員總計20餘人參與,下午養殖推廣教授們親臨金沙鎮西園村等養殖場,現場指導石斑魚苗的繁殖新技術並研討養殖漁民面對的專業問題。
 水試所指出,本縣去年度生產出售龍膽石斑苗、珍珠石斑苗約160萬尾白身苗,全部出售至台灣,每尾8元,計可得1,280萬元,石斑魚的繁殖技術相較台灣的繁殖業者更加出色,金門地區可謂得天獨厚,本年度總計已經生產約70萬尾以上的石斑魚苗,產值約有560萬元。為協助養殖漁民改善餌料生物及人工飼料,開發新的養殖技術以生產優質種苗,特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林鈺鴻老師、鄭文騰教授及鄭熾信老師蒞臨,專題演講題目為「海水魚營養需求–以石斑魚為例」。冀望藉由此次研討會作為與會專家學者及漁業先進意見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討養殖產業當前面臨的問題,提昇市場競爭力,推動本縣養殖漁業發展。
專家學者也提出意見,如海水魚苗培育成功與否,初期餌料生物及飼料營養影響甚鉅。海水魚苗發育初期,營養需求較高,且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全,因此需要供應適當餌料生物,此餌料生物須滿足營養供應精確、適合魚苗口徑大小、適當餌料生物移動速度及無特定病源等條件,才能用以培育優質且健康之魚苗。當魚苗成長至一定大小時,即可改餵人工配合飼料,除了方便投餵外,亦可減少病原導入及降低養殖成本。海水魚營養需求研究相對於淡水魚,研究起步較晚,兩者差異性極大。海水魚一般而言,蛋白質需求及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需求較高,且因水中富含部分礦物質,而可減少其需求,甚至毋須添加於飼料中。除了供應適當營養素外,海水魚苗人工飼料也能夠視其需求,增加免疫促進劑以增加魚苗對疫病及環境緊迫之抵抗,以提高育成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