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823追思陣亡將士老兵激動掉淚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金湖報導。
點閱率:632
「八二三砲戰57週年追思公祭國軍陣亡將士祭典」,縣長陳福海與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擔任主祭官,向國軍英魂致敬。(陳冠霖攝)

「八二三砲戰57週年追思公祭國軍陣亡將士祭典」,縣長陳福海與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擔任主祭官,向國軍英魂致敬。(陳冠霖攝)

昨天是8月23日,是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發生屆滿57年的日子,太武山公墓忠烈祠舉辦「追思公祭國軍陣亡將士祭典」,縣長陳福海和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親自到場擔任主祭官,以及近百位當年參與過「八二三砲戰」的老兵們,特地搭機重返金門這塊土地,追思當年不幸陣亡的同袍弟兄們,場面隆重肅穆。來自高雄的「八二三台海戰役戰友協會」理事長許耀聰,回憶起當年戰事的慘烈,激動到當場掉下眼淚,令人動容。
昨(23)日一大早還沒8點,太武山公墓便湧入大批民眾和近百位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老伯伯,他們就是當年曾經親自參與過「八二三砲戰」的官兵弟兄們,如今已經成為老兵,在這個一年一度值得紀念、百感交集的日子,他們特地在前一天就從台灣各地搭飛機來到金門,「重返」這塊在他們人生中永遠無法忘懷的小島。當然戰事慘烈,許多同袍弟兄不幸犧牲,這些幸運存活下來的老英雄們,昨日來到太武山公墓忠烈祠,面對著陣亡將士的牌位與紀念碑,許多人不禁悲從中來、情緒激動,久久不能自己。
縣長陳福海和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同樣也是一大早就來到太武山忠烈祠,在祭祀時間還沒到之前,陳縣長先與現場眾多老兵們一一握手致意,並與這次率領老兵們返回金門的「八二三台海戰役戰友協會」總會長呂芳煙,先問暖寒暄一番。隨後主祭時間一到,縣長陳福海和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擔任主祭官,先後在忠烈祠內以及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墓前,帶領現場所有老兵以及金防部近百名官士兵,向當年陣亡的國軍英魂們上香祭祀,並默哀一分鐘,場面隆重莊嚴。
陳縣長表示,57年前發生震驚世人之「八二三砲戰」,47萬發無情砲彈在44天內摧殘蹂躪本島每1吋土地,咱金門全島遍地烽火連天,落彈密度遠超過中外戰史任何一場戰役。有賴島上英勇的國軍暨無數自衛隊英雄們,前仆後繼,堅守崗位,犧牲奉獻,無私無我,才能維繫台澎金馬富裕繁榮安居樂業基礎,也奠定今日民主政治及政黨輪替的環境。如今,咱金門已離開烽火戰地的歲月,軍事政治主導已成為過去,現今是以建構兩岸醫療平台、兩岸自由經濟貿易示範區為努力目標,改變過去「反共前哨」之定位,希望以朝向「立足金門、連結兩岸」締造兩岸更加美好的家園方向邁進。823是個歷史的時刻,更是感恩惜福的日子,記取昔日戰爭的災害與殘酷無情,咱們誠心希望追求和平,不要再有戰爭,更不要再把金門當戰場,這是所有金門百姓共同的心聲和期望,唯有「遠離戰爭、追求和平」,兩岸才能雙嬴。
金防部中將指揮官郝以知表示,佇立在忠烈殿前,面對57年前戰場上的英勇忠靈,倖存的老英雄們遙想當年戰爭的殘酷及與戰友並肩作戰的情景尤歷歷在目,累積將近一甲子的思念開始無止盡的蔓延。想想當年如果沒有這些老英雄的犧牲奉獻,何來今日安定繁榮的生活,如此偉大的精神與情操,是我們所該追思與學習的,讓我們一起向曾經為國奮戰的先烈英雄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86歲的高雄市「八二三台海戰役戰友協會」理事長許耀聰,回憶起「八二三砲戰」,他說「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根本沒有人料想到這場戰役的發生,他說當時戰爭發生,砲彈從天而降,自己當時在小金門當兵,一位同袍被砲彈嚇得跳進一口深井裡,用雙腳撐住兩邊石壁,不敢探頭出去,就這樣撐了2個多小時,因為「上去也是(炸)死,下去也是(淹)死」,回想起當年戰爭的慘況,許耀聰不禁悲從中來,當場痛哭流涕。許耀聰說,自己前一天要搭機來金門時,機場民眾知道他是打過「八二三砲戰」的老兵,都對他豎起大拇指致敬,讓他感慨萬千;他也提到,當年大家一條心,不分外省人本省人,才能夠打勝仗,而如今再度回到金門這塊土地,他也說金門真的改變很多,如今高樓林立。不過,許耀聰也抱怨,政府沒有照顧到當年打仗的這些老兵們,因為很多老兵當年砲戰結束回去台灣後,「至今都沒有回來金門過」,他認為,政府為何不能盡力一點,讓所有參與過戰役、還存活著的老兵們,再回來金門看看,這是他最大的心願;不過許聰耀也感嘆,有的老兵真的叫他再回來金門,「他也不敢來了」,因為早已被當年的砲戰「嚇到破膽」。
今年80歲的「八二三台海戰役戰友協會」總會長呂芳煙,當年在沙美憲兵隊服役,他說,國人要飲水思源,因為沒有當年的「八二三砲戰」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台澎金馬,今天大家能夠和平地過日子,應該要感謝政府、要懷念老兵,「沒有老兵,就沒有國家」,「老兵是國寶」,大家要照顧老兵。呂會長說,回想起823當天,心會痛、鼻子會酸、眼淚都快掉下來,他說,「八二三砲戰」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希望海峽兩岸能夠永遠和平,不要再重演「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歷史。
另一位當年參與「八二三砲戰」時才22歲的老兵,回想起當年戰爭,不禁感嘆,戰爭是很殘忍的,他說當時很多村莊根本「都被殲滅」、「夷為平地」,現在回想起當年戰爭場景,眼淚都還是會流下來,真的非常悲慘。他說,當年他在27師砲指部107營當砲長,當時的武器105榴砲每天可以打100發以上,可見戰爭之激烈。他還說當時對岸「單打雙不打」的說法「是騙人的」,是因為對方「打輸我們」,所以才號稱「單打雙不打」。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民國47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週邊的一場戰役。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在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等的補運單位。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挺和空軍也多次戰鬥。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八二三砲戰」44天內,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島群遭中共射擊47萬餘發砲彈,等於每平方公尺就有4發落彈,總計造成國軍439人陣亡或失蹤、1870人受傷。根據估計,當年參與過砲戰而至今仍然在世的老兵們,可能僅剩一半,「親眼見證」活歷史的「國寶」為數越來越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