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南海域驚見魚群集體暴斃

連日來,金門南海域的后湖、泗湖和成功海灘,驚見大量的死亡魚群,水試所在派員趕往現場採樣後指出,這些死亡魚群以俗稱青鱗仔的「黃澤小沙丁魚」為主。(翁維智攝)
「是海域污染?還是6日晚間一場又急又快的大雷雨,天公伯仔電死了金門海域的大量魚群?」
連日來,金門南海域的后湖、泗湖和成功海灘,幾近二公里內,民眾驚見有為數二、三萬尾曝屍沙灘的「黃澤小沙丁魚」,有民眾因此聯想,魚群集體暴斃,應與這場風雨難脫干係!
金門縣府團隊在接獲報告後,包括環保局水保科、建設處漁牧科及水試所海洋課均派員趕往現場了解,經環保局現場檢測海域水質結果,pH8.5,水中溶氧7.96mg/L,重金屬及氰化物試紙測試無反應,研判應與水質污染無關。
水試所昨日上午在現場採樣送驗後,研判不出這幾天海域風浪太大或大型魚追逐覓食致「黃澤小沙丁魚」暴衝擱淺這兩個原因。水試所課長張寶仁也認為是「大魚追逐造成小魚集體擱淺的成分比較大」,至於暴死魚群有無病毒尚待進一步檢驗。
據指出,這些暴死海灘的魚群以「黃澤小沙丁魚」為主,又稱「黃小沙丁」,俗名也叫「青鱗仔」,有成群活動和覓食的習性,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科的其中一種,每年夏秋之際,是這些小型魚類迴游的季節,可能遭到某些大型魚類追逐,才會成群衝上海灘。
由於這些暴死魚群已開始腐爛且發出惡臭味,根本不能食用,當地民眾有人撿拾充作肥料,認為比化學肥料的肥料份高,且天然有機肥也比較安全,比較扯的是,還有人懷疑是軍方火砲射擊造成的惡果,不過,這個因素已在現場驗證後遭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