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瓊林蔡氏文物一批捐贈文化局史博館典藏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城報導。
點閱率:758
字型大小:
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徵得族人同意,將兩年前出土的蔡守愚次子蔡荊玉墳墓棺木、墓誌銘和墓碑等文物捐贈給文化局,捐贈當天由文化局長呂坤和、前理事長蔡是民、法師等進行起棺焚香祭拜儀式,即移往文化園區典藏。(圖由文化局提供)

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徵得族人同意,將兩年前出土的蔡守愚次子蔡荊玉墳墓棺木、墓誌銘和墓碑等文物捐贈給文化局,捐贈當天由文化局長呂坤和、前理事長蔡是民、法師等進行起棺焚香祭拜儀式,即移往文化園區典藏。(圖由文化局提供)

蔡守愚是瓊林「文武世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次子蔡荊玉墳墓兩年前出土後﹐棺木﹑墓誌銘和墓碑等﹐經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徵得族人同意後﹐捐贈給文化局﹐將於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典藏。文化局表示﹐民眾家中有不用的文物﹐可以捐贈政府單位保管展示﹐展出定會註明捐贈者。
二年前在成功出土的蔡氏家族古墓﹐根據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的說明﹐是明代瓊林進士蔡守愚次子蔡荊玉之墳墓﹐其由棺木已四百年還保存完整﹐當時被挖出後一直放置在殯葬所一處倉庫內﹐由於深感不妥﹐長此不是辦法﹐於是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在徵得族人同意後﹐將棺木﹑墓誌銘和墓碑等一整套文物﹐捐贈給文化局﹐將收藏於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也讓出土的歷史文物終於有了好的歸宿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成功蔡氏古墓二年前因地主整地被挖出﹐當時骨骸已被私自移置殯葬所﹐墓誌銘則被強佔﹐係經蔡氏族人出面催討才討回墓誌銘。而蔡是民也表示﹐當時出土的棺木﹐除了被怪手不慎挖了三條線外﹐保存十份完整﹐棺木不知是何上等木材﹐加上外有一層厚厚的紅色生漆保護﹐埋在土裡四百多年﹐竟然沒有一點腐蝕﹐棺材蓋上有一小片黑色痕跡﹐那是挖掘人欲圖潑汽油燒毀﹐留下一小片的燒痕。蔡是民也強調「過去也有台灣的某些博物館單位跟有意收藏﹐但因認為這是金門子孫的文化財物﹐不能流落出去﹐所以明代墓銘誌有人出價三百五十萬元﹐我都不肯出讓﹐就是要給後世子孫留個交代。」。
捐贈文物是日﹐由文化局長呂坤和﹑文化局文資科同仁﹐會同殯葬所人員及瓊林蔡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蔡是民等﹐準備香蠋﹐由法師按禮俗﹐先焚香禱告祭拜﹐再由禮儀公司的人員協助起棺﹐用小貨車載往文化園區﹐先安置於庫房一角﹐墓誌銘也由前理事長蔡是民親自送往文化園區點交收藏。文化局受贈棺木﹑墓誌銘﹑墓碑等文物將收藏於文化園區歷史博物館。
文化局也表示﹐而根據《瓊林蔡氏族譜》所載﹐蔡守愚是瓊林第十六世祖﹐育有五子﹐次子為蔡調珩﹐字士佩﹐號荊玉﹐生前並沒有考取功名﹐只是生員﹐死後葬在陳坑山(現今成功)﹐石碑勒有「荊玉公」。而出土的蔡荊玉的墓誌銘是由瓊林另一位進士蔡國光所撰寫﹐根據這篇墓誌銘記載﹐蔡荊玉生於萬曆五年﹐卒於萬曆三十八年﹐是因患了風疾不治早逝﹐得年三十四歲﹐太太許氏則在三十一年後才過逝﹐合葬在左側﹐但蔡氏族人在附近挖掘並未找到許氏之墳墓。
文化局也表示﹐鄉親家中如有不用的文物﹐可以捐給文化局﹐政府單位保管展示﹐上該文物將收藏於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而獲贈之文物於展出時也定會註明何人所捐﹐以昭公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