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府將擬適切政策讓新住民有感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472

 針對新住民家庭之需求,提供良好服務與輔導和提升服務品質。縣政府社會處提供委託金門大學社會工作系辦理「金門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適應與關懷需求計畫」調查研究報告,以作為網絡單位爾後擬訂相關政策及規劃課程參考,落實全面性照顧新住民福利權益。 
 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七月底,金門縣新住民有二千四百三十五人(大陸籍二千一百二十四人,外籍配偶三百一十一人),平均每十五點六八家庭,就有一戶是由新住民組成。因此,社會處期透過提供這項調查研究報告,讓網絡單位在擬訂新住民政策時,能了解外配需求和有何需要輔導項目,所推出的政策和規劃課程,真正讓新住民有感!
縣府社會處表示,調查研究結論指出,金門地區外配偶年齡趨於中年,顯示近年本地民眾與外籍通婚比例逐年下降,主要通婚對象為大陸籍配偶,其為印尼與越南。從調查也可以看出他們教育程度大部份為高中職以下,專業能力不足,在職場上是屬於比較弱勢的一群。 
 調查研究結論指出,金門地區外配偶與金門地居文化差異較小,普遍信仰佛教、道教與基督教;但其經濟條件較差,且須負擔家裡的經濟與家務,但大部份外配對自己婚意及生活感到滿意,小孩也大部份都能融入新的環境。 
 社會處表示,少數離婚的外配主要原因,依調查研究結果是與配偶個性不合,且離婚後全部沒有再婚的意願,因為希望可以過自由的生活。
 調查研究結果指出,本縣外配百分之九十二都需要扶養子女,大部分扶養二個子女;不願多生的原因,主要還是經濟因素,以及教養責任和工作忙碌的問題。 
 外配大部份認為自己身心狀況良好,面對困擾時傾訴的對象大部份是自己的朋友,社會處表示,調查研究結果這一點顯示大部份外配並沒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新家庭,反而跟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比較親近。不過,外配普遍認為小孩在學校適應良好。 
 調查研究結果也發現大部份外配需要工作,無法工作主因是照顧小孩與料理家務;由於教育程度不高和專業不足,薪資不高,半數以上也是家裡主要家計負擔者,收入多數做為家庭支出之用,能自由使用的零用金並不多。社會處表示,從調查中,儘管外配在經濟上屬於弱勢族群,但是大部份並未領取任何津貼補助。而領有津貼的人,主要是領取低收入戶的補助。
 社會處說,其報告也指出政府應設法提高外配社會參與意願,以協助她們接觸更多元的人和建立更廣泛人際關係,並融入新環境。同時,報告也說由於大部份外配需要照顧家中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因為提供經濟弱勢家庭實際的托老服務,是她們最迫切需要的。 
 此外,社會處指出,調查顯示在金門外配不僅專業程度較低、工作競爭較低,收入也明顯較低。他們需要的是由政府提供職業訓練,提升就業競爭力。同時,他們也認為政府應該辦理老人社區照顧並提供托老服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