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寺廟醮慶摺頁列金門全島整年慶典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城報導。
點閱率:1,008
字型大小:
  金門縣文化局近期委由文史工作者進行田野調查,整理金門整年度各聚落慶典科儀及民間信仰習俗,出版「金門寺廟醮慶」摺頁,呈現金門特有醮慶文化,供民眾及遊客參考。(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近期委由文史工作者進行田野調查,整理金門整年度各聚落慶典科儀及民間信仰習俗,出版「金門寺廟醮慶」摺頁,呈現金門特有醮慶文化,供民眾及遊客參考。(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委由文史工作者進行田野調查,羅列整理金門整年度全島寺廟慶典內容,出版「金門寺廟醮慶」摺頁,清楚紀錄各聚落廟宇科儀特色,呈現民間信仰習俗和金門特有醮慶文化。並提供對內容有興趣的民眾,甚至是來金訪客按圖索驥,前往體驗金門的醮慶文化之美,亦是夜間可供觀賞的重要節目參考。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根據清朝《金門志》記載風俗說:「惑鬼神,信禨祥,病雖用醫,然扶鸞抬神問藥,沿巫覡禳府燒紙,至死不悟,誣蔽甚矣!」清代金門地區流行瘟疫,造成大量死亡,島民特別推崇王爺信仰,紛紛至大陸內地請香火,設立王爺宮來鎮壓消災。
而時至今日,民間的信仰依舊,在民風純樸的金門,民間信仰習俗有儒、釋、道融合的現象,歷代立祠供奉祭祀者名目繁多,目前全島大小廟宇有三百多座。為了暸解現況,文化局最近特別委託地區文史專家林金榮進行一場田野調查,金門每年的寺廟醮慶高達二百多場,大多集中在農曆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八月、九月及十月,形成金門特有的醮慶文化,為讓民眾了解及參與特別出版「金門寺廟醮慶」摺頁。
文化局表示,根據文史專家林金榮調查,「設醮」和「熱鬧」為金門民間廟會慶典通俗代名詞。經過正式奠安奉祀神明後,一年當中主要的醮會有開光醮、慶成醮、平安醮、神誕醮、祈禳醮、王醮、中元醮、渡亡法事等,較常舉辦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安醮,亦稱平安醮,以及為眾神明聖誕祝壽植福的神誕醮;至於「熱鬧」則比較尋常一般,沒有「設醮」的舖張慎重。
而根據調查,金門的醮慶執行者分兩派,有道士派和法師派,道士派俗稱師公,起壇通稱道壇,由父子或師兄弟相傳,戴道冠著道服;法師俗稱小法,起壇稱法壇,作法時戴抹頭,束紅裙,跣足,派別不同,作法略有不同,卻各有所長。在建醮的程序上,因種類條件而有所差別,醮慶時,輪值主事者延請道士發文掛榜,搭建布置三清壇和三界壇,懸掛敬聯及眾神像就定位,擺好供桌,放置疏牌、法器、經文、斗燈等,另外會設置天公亭及南北斗星君,並請山神及土地作為守護神。
廟慶的醮期分一朝醮、二朝醮及三朝醮等,一朝醮一般為清醮,科儀項目都簡略,參與的人通常只有道士或法師、樂工、主家等工作人員;二朝醮以上的醮慶,會動員轄境內善男信女,是金門頗具看頭的宗教活動,像四月十二迎城隍就是一例。
寺廟建醮日期大都訂在正日或提前舉行;至於建醮規模、科儀、儀程及時間各廟,視經濟與人力情況而有所不同。地區部份醮慶會安排過布橋科儀,旨在消災除厄等,儀科有請神、賣布、造布橋、鎮橋、十二生肖過布橋、拆橋至送神,在大多的廟會中只有男生才能過布橋,但也有特例,沙美萬安堂每年九月十六慶典若設過布橋科儀時則是男女老幼皆大歡喜。
另外,在醮慶科儀中,鎮五方指在村界選定五個方位放兵安營,用品包括五營旗、竹符、石符、金帛、牲禮等,也有村落有草人、白虎、桃枝,而執行鎮五方同意在除邪魔安營淨社,庇祐合境平安。
文化局出版「金門寺廟醮慶」摺頁,內容為委由文史專家林金榮進行田野調查之資料並輔以豐富的圖片,清楚說明各聚落慶典內容,以及特殊科儀。文化局希望透過摺頁的介紹,讓對於金門醮慶文化有興趣、民宿業者或金訪客能按圖索驥,前往體驗金門的醮慶文化之美,及夜間活動可供觀賞之節目參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