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提醒慎防高粱紋枯病
目前正值秋收高粱種植生長期,農試所提醒,高粱紋枯病是高粱種植期經常發生的病害,發病後在近地面的莖稈上先產生水浸狀病變,後葉鞘上產生紫紅色與灰白色相間的病斑,請地區農友慎加防範。
農試所指出,紋枯病在生育後期或潮溼環境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病狀也可蔓延至植株頂部,對葉片造成為害。發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莖基部葉鞘染病初生白綠色水浸狀小病斑,逐漸擴大成橢圓形、四周褐色、中間較淺的病斑。葉片染病呈灰綠色至灰白色雲狀斑,多數病斑融合成虎斑狀,致全葉枯死。濕度大時葉鞘內外長出白色菌絲,有的產生黑褐色小菌核。
金門地區今年度由於雨季較長,地區農友播種時間差異大,許多農友展開收成工作,但許多農友的高粱目前正由生育期正值進入抽穗期。農試所提醒,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極易發生紋枯病,若無適時防治,嚴重罹病之植株將全株枯萎死亡,農民應注意高粱紋枯病的防治工作。
高粱全株各部位均可被危害,靠近地表之葉鞘開始出現白綠色水浸狀病斑,逐漸擴大為橢圓形,周圍褐色,中間淡灰色,葉片上之病斑為灰綠色或灰白色,由於每天溫濕度之變化使得病斑成為虎斑狀,葉鞘內常會產生褐色菌核,菌核為紋枯病病原菌殘存、侵入及傳播的主要感染源。
雨季來臨或抽穗前於病斑初現時,行第一次施藥,藥劑應噴施在莖基部之較易發病部位,以後每隔14天施藥一至二次。推薦藥劑包括16.5%滅紋乳劑2500倍、6.5%鐵甲砷酸銨溶液2000倍或8%甲基砷酸鈣可濕性粉劑1500倍,任選一種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