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用藥安全金醫推病人安全週

本週金門醫院推廣「病人安全週」,由金門醫院副院長董文雅率領醫師、護理師和藥師,在院內向看診的病人們宣導「用藥安全」的概念。(陳冠霖攝)
本週金門醫院推廣「病人安全週」,昨(12)日由金門醫院副院長董文雅率領醫師、護理師和藥師,在院內向看診的病人們宣導「用藥安全」的概念,進行「病人安全我會『應』」宣誓及簽署響應卡活動,以及用藥整合宣導講座,且即日起至16日,金門醫院一樓藥局皆有提供用藥整合諮詢服務,歡迎鄉親多加利用。
金門醫院表示,病人安全週日期為10月11日至17日,宣導主軸為「用藥整合」,期望持續結合醫療機構、衛生機關、媒體及民間(包括企業、機關、團體及民眾)的資源與力量,提升醫療提供者與民眾的夥伴關係並建立交流平台,共同建構安全就醫環境。延續「病人安全我會『應』」作為活動口號,邀請民眾一起共襄盛舉。
另外,為鼓勵民眾踴躍參與病人安全週響應活動,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於即日起至10月17日期間,至活動網頁(http://www.xdxd.com.tw/c/3648)回答問題,一起進行「三應」(響應、回應、反應),即有機會抽到HTC RE迷你攝錄影機、膠囊咖啡機、體重體脂機等多項好禮。
金門醫院解釋,所謂「病人安全我會『應』」,代表著「三應」,包括:
一、響應:參與病人安全活動及落實病人安全的措施。民眾是否了解自己或家人是否為用藥高風險族群(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同時看兩個科別以上門診、長期使用5種以上藥物等)。是否清楚認識自己服用的每種藥物的療效、作用、服使用方法、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等。是否將目前在使用的藥物記錄下來,列成用藥清單並隨時更新。就醫時,攜帶所有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藥袋藥單(包含西藥、中草藥、非處方藥等),提供給醫師做為用藥評估參考。詢問醫師或藥師,正在服用藥物是否會與食物產生副作用。家人中有多重慢性病人時,應特別留意其是否有在正確時間,依據用藥指示服用正確劑量等用藥情形。
二、回應:誠實回應醫療人員的詢問。當醫護人員詢問姓名及相關問題時,病患會主動回答。主動告知醫護人員重要的健康狀況,如:用藥、過敏、曾開過的刀等。
三、反應:對醫療人員說明有不清楚、身體任何不舒服的地方或者發現周遭有不安全的環境或狀況,主動反應給醫護人員知道。在服用藥物後若有不舒服的地方,主動告知和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如:醫師、藥師、護理師)。跨科別、跨醫院就診時,主動諮詢藥師或醫師所服用的藥物是否重複或有交互作用。簽署各項同意書之前,若對於醫療人員說明有任何疑問,都要主動提出,直到完全瞭解之後才決定是否接受檢查或開刀。 金門醫院指出,近年來病患安全的議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改善病人安全的照護除了有賴醫療團隊的努力,從不安全的執行操作中尋求改善的解決方案外,病人的參與在積極有效的改善作為中更扮演相當重要的推手。美國在2002年由美國病人安全基金會主導發起病人安全週活動,舉辦理念在於「始參與病人安全」,分別針對病人、家屬及健康照護提供者規劃不同的活動,活動一推出旋成為美國國內近幾年來較引起公眾注意的病人安全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