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雞現蹤全中華民國僅見於金門

別名「龍眼雞」的長吻蠟蟬全中華民國僅見於金門地區,目前正是這種奇特昆蟲出現的季節,金沙地區的安瀾國小、林務所等地區的龍眼樹上都可見到牠的芳蹤。(董森堡攝)
樹上賞雞趣!別名「龍眼雞」的長吻蠟蟬全中華民國僅見於金門地區,目前正是這種奇特昆蟲的出現的季節,金沙地區的安瀾國小、林務所等地區的龍眼樹上都可見到牠的芳蹤,好奇小朋友們不妨把握機會,觀察這種有趣的生物!
龍眼雞長相相當特殊,有著紅色且凸出的吻部,搭配一身斑斕的翅膀,是許多昆蟲迷眼中的珍寶。但是,初次聽到龍眼雞的民眾,可能會以為牠是一種「禽鳥」。其實不然,龍眼雞是標準的六足昆蟲,而且全中華民國地區只有金門才見得到牠的身影。
龍眼雞命名的由來可能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古時的蠟蟬叫作「樗雞」,而龍眼雞多出現在龍眼樹上,因此才有這個相當特別的稱號。而令人感到讚嘆的是,龍眼雞還與金門的戰地特色相符,身上的翅膀就是一身綠黃紋路交織而成的迷彩裝,頭部前方具向上彎曲的細長吻狀突起,長吻上具有許多白色小斑點。這種昆蟲多出現在三、四月以及九、十月份,金門的農試所、林務所、安瀾國小等龍眼樹上都可看到。
據昆蟲圖鑑記載,龍眼雞(學名:Pyropscandelaria)為蠟蟬科東方蠟蟬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香港、廣東、廣西、越南、寮國、泰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龍眼雞以龍眼樹的汁液為主食,牠的生長週期約為一年,雌蟲7月前於龍眼樹幹上產卵。9月則是新世代成蟲的羽化尖峰期,接著牠們會等到隔年初夏再行交配;寒冬時,則會躲藏在樹叢的枯葉堆縫隙中,或是飛抵附近地面雜草落葉堆下避寒。
由於主食龍眼樹汁液,在大量發生時將可能嚴重導致枝條衰弱或落果,所以在某些地方被視為害蟲,金門目前族群量有限,尚未有危害林木情況出現。對於昆蟲及野外觀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把握機會欣賞這種特別的昆蟲,但林務所也呼籲民眾切勿擅自採集或抓取,讓龍眼雞能長留金門,成為最特殊的觀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