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濟廟動土誓言恢復古廟風華

位於金湖鎮夏興村的宮山孚濟廟早年因國軍進駐而遭拆毀,孚濟廟重建委員會並於昨天正式舉行動土典禮,宣誓恢復古廟舊觀的決心。 (董森堡攝)
位於金湖鎮夏興村的宮山孚濟廟早年因國軍進駐而遭拆毀,當地鄉親在還地於民政策實施後要回古廟土地,孚濟廟重建委員會並於昨天正式舉行動土典禮,宣誓恢復古廟舊觀的決心。
這場動土典禮是在昨天早上九時許舉行,由縣長陳福海主持,夏興社區鄉親、大老及重建委員會齊聚一堂,共同上香祈福,祈求動土儀式工程順利,縣長陳福海也期許老廟重建後能串連當地景觀等,打造社區特色。
據孚濟廟重建委員表示,宮山孚濟廟以其所在的宮山之為名,其實是有一段歷史背景的。傳說金門東半島有四個風水吉穴,分別為虎穴、豹穴、獅穴、象穴,其中虎穴在料羅,豹穴在新頭,獅穴﹝俗稱向天獅﹞在下坑,象穴在則在成功;在這些名穴附近,分別建有順濟宮、伍德宮、孚濟廟和象德宮;自古以來,它們就是頗具盛名的宗教勝地。
後來國軍撤抵金門後毀廟建碉堡,未經過村民同意在一夜之間將孚濟廟夷為平地,據說孚濟廟被毀翌日,廟裡的神像被壓在瓦礫中,後來才被挖了出來。國軍即利用拆除的孚濟廟石材,改建成為軍事碉堡。因孚濟廟被毀,廟中神明,無處安身,因此移駕主奉廣澤尊王,廟名不詳(後易名為孚濟廟)暫厝。
孚濟廟遭拆除改建營區,但當地鄉老對老廟念念不忘,傳說夏興孚濟廟原貌,為兩落建築,虎邊增建廂房,正廳四點金柱撐起七架樑,紅磚紅瓦、壁面左青龍右白虎浮雕,大門彩繪門神,朝東南面海,居高臨下,燈火燭照料羅灣角,指引船隻入港,導引航海人出航,宮前有上下兩廟埕,宮後有竹林茂密的竹子及相思林。
夏興原名下坑,與陳坑之始遷祖係兄弟,於宋代自晉江陳卿遷入浯洲定居,新居地取名陳卿,兄弟分居為鄰,為資分別,乃以陳卿分為頂坑和下坑。恩主公為唐朝時以陳淵為金門牧馬監,並有十二姓隨陳淵來金,故陳淵為全金門的開基祖,後世為感念他開基金門,稱他為恩主公,並建廟「孚濟廟」奉祀。
重建委員會也表示,恩主公開荒拓土,護佑眾生,蔭澤後世的精神,值的後世景仰崇敬,下坑孚濟廟籌備重建工作已然起動,邀請有緣有心的您隨分隨力參與共築孚濟願景,聚沙成塔、積腋成裘,金額不拘多寡,隨緣隨喜。凡樂施淨資壹萬元以上者,將功德芳名勒石留念,以導俗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