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校長環教烈嶼地質生態

「105年烈嶼地質生態與文化史蹟巡禮活動」,退休校長林英生、吳啟騰兩位講師引領學員走訪烈嶼島。(許加泰攝)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105年烈嶼地質生態與文化史蹟巡禮活動」,課程豐富,退休校長林英生、吳啟騰兩位講師「退而不休」,引領學員走訪烈嶼島嶼,並詳細介紹烈嶼地質生態與文化史蹟,學員收穫滿載。
為響應世界環境日,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接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辦理一場烈嶼地質生態與文化史蹟巡禮活動,林英生、吳啟騰兩人充當「解說員」,帶領學員巡禮烈嶼,包括:烈嶼地質與當地人文歷史之關係,透過九宮坑道導覽說明烈嶼地質之相關性;經實地解說及觀摩,介紹特殊海岸地質岩石,如埔頭貓公石、麒麟山及南山頭的玄武岩、青岐海岸生痕化石;烈嶼人文生態環境方面,則參訪烈嶼鄉公所及文化館,了解烈嶼之民情風俗;安排探索軍事遺跡,走訪沙溪堡,了解烈嶼重要軍事設施。
吳啟騰指出,該項活動是由行政院環保署指導,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主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環保局、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烈嶼鄉公所、金門社區大學及烈嶼國中協辦,當天學員興致滿滿由水頭碼頭搭八時交通船赴烈嶼九宮碼頭報到,進行一整天的活動行程。最後由金門環教學會進行學習成效、問卷調查與回饋,學員反應非常好,都期待下一次能再辦理類似活動。
吳啟騰表示,世界環境日的緣由應從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世界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談起,那時聯合國安理會第一次將「人類該面對的環境議題」正式納入討論的項目,在會議當天提出了「世界環境日」的想法;終於在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由聯合國各國成員正式同意通過「世界環境日」為聯合國官方節日。。
林英生表示,地球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環境,提供乾淨的空氣、水、食物與棲地,人類除對於動植物資源的充分利用外,尚需考慮到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如何達到維護環境的永續利用,將是人類未來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人類的福祉,如何維護環境永續利用,讓我們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樂土,如此才可彰顯此次活動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