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各姓氏舉行冬至祭祖

兩岸三地許氏宗親首在金祭祖 台灣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聯誼會來金祭祖,於許氏宗祠前合影。 (許峻魁攝)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地區各姓氏宗親都會有祭祖以及吃頭的文化與習俗。兩岸許氏宗親首次來金祭祖,感受金門傳統慎終追遠的習俗,體驗金門許氏宗親冬至祭祖傳統文化;晚間並於家廟中與金門許姓宗親「吃頭」,聯誼情感。今(二十二)日則將在葡京餐廳,舉行冬季聯誼活動。
來自台灣的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聯誼會由會長許坤仲,以及廈門市的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許水撰等,率領共計六十多位,於昨(二十一)日分別從台灣、澎湖以及廈門各地陸續扺達金門,兩岸的許姓宗親於當天的下午二時許,先後前往後浦許氏家廟祭祖,觀摩冬至祭祖活動,了解金門的祭祖流程,探索古禮科儀。
台灣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聯誼會會長許坤仲表示,此次難得的機會能夠組織全台各地的許氏宗親會理事長,來金祭祖,向許氏的祖先慎終追遠,這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而對於金門宗親的熱情接待,也讓他們倍感親切。而許坤仲本身首次到金門參與祭祖,也讓他能親自感受傳統。
金門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則說,這是兩岸許氏宗親首次在冬至時來金祭祖,而地區宗親也希望讓台灣廈門的宗親親自體驗金門傳統的祭祖方式。而珠浦許氏坐落在後浦的兩座宗祠,宗親先後在兩處上香祭拜先祖,許秋霖解釋,其中一座宗祠是供奉開閔始祖元亮公,另一座家廟則是珠浦許氏的開基祖。
在參訪團除了祭祖認識祭禮儀式,稍後則前往參觀許獬故居、總兵署、邱良功母貞節牌坊等地,體驗後浦小鎮的風情;另外,宗親會成員也走訪翟山坑道、水頭聚落等地,莒光樓,古寧頭戰史館,山后民俗文化村,榕園,一瞰金門的戰地史蹟與自然景觀。
台灣許氏宗親大都是福建廣東移民,不少宗親經由金門澎湖渡台,然而百年來臺曾被日本殖民統治、大陸也歷經文化大革命,近年因工商業發展,社會發生劇烈變遷,金門珠浦許氏始祖五十郎忠輔公係於宋元之際來金,一脈相傳,保留許多閩南文化,今日金門位居兩岸交流的樞紐,擁有許有的文化遺產,也是先人們傳承而下的無形資產,冬至祭祖文化值得保存可作為兩岸宗親交流的珍貴樣本。
記者陳冠霖/金湖報導
金湖鎮成功陳氏宗親於昨日下午2點在陳坑的南方祠堂舉行莊嚴隆重的三獻禮祭祖大典,與祭者及禮生都要穿著傳統祭祖禮服,依循古禮,進行獻酒、獻饌、獻帛等,算是金門最具有冬至祭祖特色的一個宗族鄉村。
整個祭祖儀式近一小時,全程村莊的長輩耆老都神情莊嚴肅穆的在準備中,絲毫不敢怠慢,據了解,在閩南漢人習俗中,有人把冬至祭祖看成是過年祭祖,這一天舉行祭祖就含有迎歲之意,因為冬至日是一陽之始,此日家家戶戶吃冬至湯圓,過了冬至,就長了一歲。
祭祖後,宗祠內還舉辦盛大的「吃頭」大會餐,讓到場的宗親可以一起相聚聯誼,表達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以及展現宗親團結力的一面,拉近宗親情誼,洋溢著金門過傳統節慶的不一樣氣氛。
地方耆老表示,金門的祭祖活動還有另一重點就是「吃頭」,有「吃頭」也就有「做頭」,做頭的輪值方式,包括有男子年滿16歲的「新丁頭」、男子新婚的「新婚頭」、家中有子成婚的「老大頭」,輪值的人必須負責整個宗祠祭祖供品及行儀事宜、以及「吃頭」所需的筵席。
許多姓氏通常會利用「吃頭」餐會,當場登記新丁,使後輩知其所出;以前,重男輕女,只有男生可以吃頭,時至今日,金門各族姓也開放媳婦與女兒都能上桌,也算是男女平等。
記者董森堡/金沙報導
高坑陳氏宗親會為弘揚宗功祖德,緬懷先祖遺訓,增進宗親情誼,促進互助合作精神,藉表慎終追遠,昨日舉行冬至祭祖大典,民政處長陳世保並出席與會,代表縣長陳福海致贈高粱酒,與陳氏宗親相敘宗親情誼。
在祭祖活動中,高坑陳氏宗親會乃依循傳統古禮由長老及主任委員率領族人依例向土地公、文昌公及列祖列宗行叩獻禮,典禮隆重圓滿,並祈求先祖庇佑我族人平安順遂,子孫滿堂,地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香火燎繞及鞭砲聲中祭禮圓滿完成。
高坑陳氏宗親會表示,該會每年除辦理春秋二祭之外,配合冬至節日擴大舉辦祭祖吃頭活動,獲得宗親的肯定與大力支持贊助,尤其今年特別辦理吃頭兼搏餅民俗活動引起宗親非常大的迴響,宗親更是「讚」聲不斷,許多旅外宗親不約而同的回到祖厝獻祭。
值得一提的事,宗親會今年還特頒傑出宗親陳朝木、頒贈傑出國寶民俗技藝師陳為仕、耆老陳有德等人感謝狀,感謝他們在宗族事務上貢獻,宗親會並頒贈志工隊隊長何美珍及志工隊副隊長卓玉女證書,以及致贈陳用盛當選車船管理處產業工會理事長、宗親陳尚智當選金酒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坑之光」賀匾,感謝二位理事長贊助吃頭經費。
除了祭祖活動外,當地的高坑有限公司大力贊助牛肉乾參與搏餅活動,回饋鄉里,高坑陳氏宗親會感謝所有宗親善行義舉,讓冬至祭祖日成為歡樂的節慶假日。
記者許加泰/烈嶼報導
烈嶼東林忠孝堂獎助學金也於冬至祭祖時頒發,共58人獲獎,頒發獎金計新台幣十五萬七千五百元,獎勵宗族子弟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
在冬至日清晨,東林各家戶在家以冬至圓敬拜祖先。今年適逢宗祠重建,祭典未能在宗祠舉行,儀式移到宗親會辦事處舉行,各長老、宗親齊聚敬拜祖先,縣府秘書長林德恭也專程返鄉參加祭祖活動,問候族親,關切宗祠重建工程。
忠孝堂獎助學金設立於民國七十五年,為慶賀東林忠孝堂重建落成,由旅居芠萊、新加坡僑鄉捐資設立,迄今已二十九年,獎掖忠孝堂子弟眾多。祭祖大典後隨即頒發忠孝堂獎助學金,由東林林氏宗親會宗老林清乞頒發獎學金給得獎子弟。今年得獎人共58人,頒發獎學金計十五萬七千五百元。獲獎的學生是:博士組:林佳緯(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獲得獎學金二萬元。碩士組:林益如(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獲得獎學金一萬元。大學組:林子倩、林孜蓉、林欣儀、林泰埕、林庭伊、林立洋、林政廷、林子榆、林柏勛、林怡君、林子桓、林雨萱等,各獲獎學金五千元。高中組:林泊漁、林思瀚、林少葳、林鼎鈞等,各獲獎學金二千元。高職組:林裕慈、林宗寶、林佳蓉、林佳儀,各獲獎學金二千元。國中組:林毓茜、林柏樺、林妗螢、林寯頡、林芯妤、林大衛、林海棠、林依臻、林湘綺、林庭蕓、林東輝、林于真等,各獲獎學金一千元。國小組:林媺芳、林心宇、林淑媛、林靖雅、林以晨、林晏汝、林詠潔、林嘉潞、林瑋芯、林瑋奕、林鈺軒、林芷萱、林子愛等,各獲獎學金五百元。另入學組部分:大學入學組:林瑋澔(逢甲大學會計系)、林永捷(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林俊佑(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林鈺鈞(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林禹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林岱樺(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林瑋樊(文藻外語大學法國語文系)、林柏宇(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林聖祐(台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林鈺紓(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林哲鍏(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等,各獲獎學金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