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訓 招兵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758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發佈「2017社區及區域特色工藝扶植-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補助計畫」,自即日起四月六日止受理報名(以郵戳為憑),分為農村培力型、社區產業型兩種;此一項計畫最高補助金額將視計畫書之規劃完整度、可行性及預期績效於級距內酌予調整,每申請單位以不超過三十萬為上限,鼓勵本縣各社區踴躍報名爭取補助,詳請參閱檢章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網站。
這項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申請方式及內容如后:
一、 農村培力型:以農村社區有意以工藝作為其發展主軸之社區為主,以工藝技術介入之培訓課程為主,並建議以在地特殊產業為依存之工藝技術為優先考量。它的申請資格為登記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或社團法人團體(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社區及團體歡迎提案);申請要件需對於農村社區之當地發展資源已有認識、社區有共識欲從事社區工藝產業發展。至於徵選數量:本年度預計甄選合計廿五案,以工藝技藝為社區發展主軸進行培訓者,實際數量由甄選委員會依實際情形共識討論後斟酌增減。另規劃方向以主題式工藝技術傳授或訓練為主要目標,申請單位應自行設定工藝技術主題,該主題能與在地特色或資源結合為佳。例如主標「陶瓷技藝-平板成形之花器裝飾」等方式發想在地主題,不論辦理課程或主題式訓練皆應符合社區長期發展願景。
審查基準:1、組織願景與能力:組織願景、合作模式、創新策略之可行性(30%)。2、產業發展之未來性:帶動週邊產業之強度、區域產業願景與主題之展望(30%)。3、社區產業資源掌握:現況與挑戰之環境與問題分析完整度(20%)。4、歷年組織運作情形:組織動員能力、組織完整度(10%)。5、計畫書之完整度:社區團體過去執行績效、行政配合(10%)。
二、社區產業型:本類型扶植重點在於建立「社區多寶閣」之概念,引導社區以在地特色工藝商品設計為主導方向,透過社區之地產、人文、技藝的揉合,加值於社區工藝產品,成為社區未來產業整合重要媒介,並作為主要之地方文化輸出之重要指標。它的申請資格為登記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或社團法法人團體,須具備工藝技術基礎,及成立社區工藝工坊滿一年以上(提供社區相關資歷或第一年度上課資料)。申請要件需已完成社區工藝培訓或具有工藝之基本技藝之社區、已有社區工坊營運。另、徵選數量:本年度預計甄選十個登記立案之社區,以培植地方工藝文創人才,發展在地工藝產業為目標,藉由社區商品構建社區特色之多寶閣概念,實際數量由甄選委員會依實際情形共識討論後斟酌加減。
它的規劃方向採自主提案方式進行提案,以社區原生工藝導入設計產品為方向,主要申請單位需已具備相當工藝技術並且已成為社區發展之主軸特色,統合社區特有之工藝技藝與人力,與文創產品設計師合作,針對社區特色及社區主題進行產品開發,至少十項提案,並從中取得至少二項提案進行十件的產品試作產品,五件繳交至該中心作為推廣之用,五件由申請單位進行推廣行銷之樣本。
審查基準:1、工技藝術成熟度:技藝熟練度、參與人數、資源運用情形(30%)。2、產品線分佈情形:週邊產業結合度、區域產業之角色扮演(30%)。3、社區產業市場掌握情形:在地特色與產品的結合度、對於自我產品的定位與行銷投入程度(20%)。4、歷年組織運作情形:社區參與度、人力調配程度、組織運作力(10%)。5、畫書之完整度:社區團體過去執行績效、行政配合(10%)。
此外,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補助計畫理念為建構在地工藝基礎:辦理補助農村開辦在地工藝技術培力工坊,並主動介入引導農村工藝技能發展,精準的規劃強化在地工藝人力之專業職能,以及培養在地工藝資源整合專業人力:培養統合在地特色與材料及發展地方特色之專業經理人概念,做為未來農村永續經營的重要元素,並於合適的農村工藝促成國際設計師之連結,開拓農村視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