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戲劇團巡迴古寧 學童親體驗

金門縣傀儡戲劇團巡迴古寧國小教學演出,受到校長及全體師生熱烈歡迎。(李金鎗攝)
「與傀儡偶遇,談笑風生。」金門縣傀儡戲劇團巡迴古寧國小巡迴演出,受到校長及全體師生熱烈歡迎,文化局局長呂坤和、科長周祥敏親自到古寧國小觀賞,公共電視台執行製作人余榮宗也全程錄影採訪,在美輪美奐的戲台布景、燈光音效搭設佈置下,一尊尊的傀儡戲偶栩栩如生,神靈活現,美艷動人。
「傀儡戲」是一種由人操絃弄偶表演戲劇的藝術,又稱為「線戲」或「嘉禮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具有表演功能的木偶戲,文化意義深遠,金門傳統以神明誕辰、結婚酬神、賀壽等祈福為主要儀式。「金門傀儡戲劇團」創團團長蔡甲庚,為金門縣金寧鄉安美村西堡人,早年學習傀儡戲,從事廟會科儀、傀儡戲演出活動,今年更榮獲金門縣文化局獲頒「金門文化獎」。其子蔡遠進先生傳承衣缽,將傳統傀儡戲發揚光大,創新傀儡戲劇目「風獅爺傳奇」,深耕校園薪傳,並師承大陸國家一級傀儡戲大師林文榮先生,從傀儡戲的表演操控方式,肢體動作與各種角色步法,力求讓傀儡戲表演動作更完美精緻。
此次演出的傀儡戲碼有「鍾馗醉酒」、「快樂小沙彌」和「風獅爺傳奇」,其中,「風獅爺傳奇」以金門獨有的風獅爺文化為故事背景,結合金門在地特色,並藉由傀儡戲偶靈活傳神的肢體動作,展現傀儡戲的藝術性與技巧性,劇目融合具有教育意涵的寓言故事,啟發學生的想像思考力,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
劇團除介紹傀儡戲的由來、說明構造外,還以實際操作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教導操控傀儡戲偶的16條的基本操縱線,演出手法分別為「提」、「撥」、「勾」、「挑」、「扭」,也介紹傀儡戲劇中最重要的四種角色「生」、「旦」、「淨」、「雜」,讓每位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都想上台一顯身手。劇團還安排小朋友上台體驗,提供練習用的傀儡戲偶,實地操縱傀儡戲偶的手、腳、頭,十分有趣,過程深入淺出,輕鬆風趣,讓古寧學子一睹傳統傀儡戲偶的精采模樣。
「金門縣傀儡戲劇團」深耕校園文化薪傳,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傳統民俗技藝文化之美,也讓每個參與學童融入故事情節激發想像,親身體驗操偶肢體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豐富藝術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