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紅火蟻 10月起入營區灑藥監控
強化金門地區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啟動跨域協調及動員機制進行緊急防治工作,九月中旬起於六、日加班執行6個工作天,防治灑佈面積計870公頃,並將小包裝之紅火蟻防治餌劑分送至各鄉鎮公所方便民眾就近領用,也自十月起入營區指導防治工作,期藉由全體軍民之參與,強化防治的力度,有效降低發生率。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為加強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縣長陳福海於8月中旬邀集相關單位召開「入侵紅火蟻緊急防治」會議,並指示動用災害準備金支應相關防治所需經費。經防疫所研擬防治計畫總計需800萬元採購餌劑、灑佈機、租賃車輛及研擬協調林務所支援人力及防疫所人員每日動員約20人,並已於9月15日起於星期六、日加班,計已執行6個工作天,防治灑佈面積計870公頃,同時也已將小包裝之紅火蟻防治餌劑分送至各鄉鎮公所農觀課或建設課,方便民眾就近領用,以期能全民動員一起來防治。
防疫所也說明,烈嶼地區今年採委外辦理入侵紅火蟻防治二次,已於7月6日完成第一次防治工作計1,279公頃。第二次防治工作於10月4日起進行,另金門防衛指揮部所轄營區亦由防疫所派員於10月1日起赴各營區指導防治工作及發放防治餌劑計125公斤,期能擴大地區紅火蟻之防治範圍,加強軍事營區紅火蟻之防治工作,減少紅火蟻之防治死角。
另外,依據防疫所委托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協派偵測人員監測調查紅火蟻之發生情形,金門縣105年之發生率為73.96%,106年之發生率為45.53%,發生率經防疫所投入之防治確有明顯之效果。今年亦將於11月底進行監測調查,藉以確切了解防治成效,供後續防治策略之參考。
防疫所也呼籲,因紅火蟻之繁殖力強(蟻后壽命5-7年,每日可產卵1,000顆,成熟蟻巢平均每年約可以產生4,500隻新的蟻后),一旦入侵後,單靠防疫所的監測及防治人力仍會有許多防治死角,而且防治效果仍受溫度(低於20℃不外出覓餌)及雨水(下雨前後24小時及土壤潮濕時不宜施藥)等天候影響。目前的防治策略,除持續投藥來減少其密度外,還需軍方、鄉親在軍事營區、田間或戶外活動時發現紅火蟻立即進行施藥或通報防疫所,以減少紅火蟻之防治死角,則紅火蟻之防治工作將可事半功倍,並可降低民眾受叮咬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