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鼎信操刀 古城藝術牆 賞心悅目

古城國小在新建幼兒園教學大樓前面的牆上設置了以獅鼓陣與鑼鼓隊為主題的公共藝術。 (詹宗翰攝)
用藝術造景彰顯學校特色,古城國小在國小教學樓牆上,委託吳鼎信創作「獅鼓喧天,歡樂古城」公共藝術,將學校獅鼓隊與在地景色濃縮在一面牆上,也讓學校校園多了一處特色造景。
古城國小新建幼兒園教學大樓,離完工驗收只剩最後一小步,在該棟大樓的對面,即國小教學樓的背面牆上新完成了一幅畫作,將學校的特色社團「獅鼓陣與鑼鼓隊」用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幅融合燒製的陶板與取材自海濱的鵝卵石、蚵殼、螺貝粘貼的作品,是由在金門留下許多裝置藝術作品的吳鼎信與其子吳子魁所共同完成。躍動的舞獅,與擊著鼓、敲著鑼的孩童,襯著文台寶塔、古城樓、欣欣向榮的向日葵,和振翅的栗喉蜂虎與翩翩飛舞的蝴蝶,呈現一片歡樂的氣氛。
2日上午,由校長楊成業、家長會會長石永棟、副會長沈毓琦、常務委員林家榮、董婉君、委員黃秀玲、古城里里長辛文進及學校教職員和學生代表等一同見證作品的完成。
古城國小遵循「一校一藝團,一人一樂器」的教育政策,學校發展獅鼓陣及鑼鼓隊等特色課程,提供孩子們多元學習的機會,打造有聲有色的藝彩校園,讓傳統技藝永續傳承。該項公共藝術創作是用傳統技藝剪粘,融合天然的素材以及陶板工藝,展現了豐富的層次與充滿童趣的構圖,以古城國小特有的獅鼓陣及鑼鼓隊,帶出校園的活力與生命力,同時象徵該校傳統技藝的傳承。
吳鼎信表示,他挑選了海岸的鵝卵石與蚵殼,作為黏貼在牆上的素材。他認為這些蚵殼有可能像硨磲貝一樣,是在海底歷經了長久的生長,殼十分得厚實,經過浪潮的沖激後上岸,殼的表面已經沒那麼尖銳了,頗適合拿來創作。作品同時將古城國小附近的文台寶塔及城樓,還有學校開心農場的向日葵花田,與金門的夏候鳥栗喉蜂虎共同呈現在畫面上。在建築的玻璃上粘以擬人化的雲朵,既增添畫面豐富性,又不失其原有的功能性。
楊校長指出,學校依《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九條第一項:「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及環境,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之規定進行校園美化,該面公共藝術牆即屬學校新建幼兒園教學大樓工程範疇之列。
楊成業表示,該面公共藝術牆的設置,學校在「獅鼓喧天,歡樂古城」與「歡樂古城,幸福學園」兩方案中做評選,經執行與徵選小組決定之後,委由吳鼎信來完成創作。吳鼎信的創作,在賢庵國小、開瑄國小、湖埔國小、金城國中的校園裡可見,廣為遊客打卡的瓊林楓葉牆、九宮碼頭售票亭的芋頭人,以及去年完成的湖下生態牆也是他的創作,創作能量豐盈,作品風格又十分多彩。
吳鼎信以一百四十七個工作天快速地完成了「獅鼓喧天,歡樂古城」作品,作品中以抿石為底,石片為城,鵝卵石和蚵殼為丘;以陶燒製的人物表情既專注又愉悅,鼓的上面有著學校的校徽,特意在燒製前讓獅鼓隊全員與指導老師等在上面簽名,日後將會是這些學童引以為傲的經驗。楊校長感謝吳鼎信父子完成的作品,讓學校能有這面美感與意涵兼具的作品,將學校的精神展現並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