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漂流的文學樹 楊樹清作品展映現豐沛創作能量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金沙報導。
點閱率:2,901
《漂流的文學樹:楊樹清文學展》4/1如期開展,楊樹清親自為觀展好友導覽;楊樹清與到場的鄉親、藝文好友茶敘交流後合影。(翁維智攝)

《漂流的文學樹:楊樹清文學展》4/1如期開展,楊樹清親自為觀展好友導覽;楊樹清與到場的鄉親、藝文好友茶敘交流後合影。(翁維智攝)

帶著豐沛的創作能量,豐碩的文學成績,燕南才子,也被歐洲科學院院士楊永斌譽之「金門名片」的楊樹清回來了!
沒有行禮如儀官方的開幕式,在新冠肺炎蔓延時,如潮湧聚的文學心,卻把金門睿友文學館這一檔次的文學展推波到全新的境地,擋不住文學家返鄉的熱情,一場在「戒慎恐懼」氛圍中開展的文學盛宴,有作家謔浪笑傲的激情,也有館長廣結善緣帶動的熱鬧和溫馨。
館長陳長慶、展出者楊樹清偕專程自台返金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陳益源,詩人王婷,畫家林世英,攝影家林道銘等人,在4/1日開展日與到場鄉親、藝文好友茶敘交流。
包括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參議范燕燕,前立委陳清寶,縣議會前議長王水彰,縣議會秘書長陳建興,前縣議員陳滄江,前福建省政府參議陳永富,台大退休教授翁宗賢,前文化局長呂坤和,金門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退休校長楊清國、楊肅藝,作家吳劍明、王金鍊、王先正、陳秀竹等數十位楊樹清的親朋好友也到場為文學展加油打氣。
文學展場,與楊樹清私交甚篤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陳益源,也從楊樹清手中拿回35年前的一封情書,當中蘊蓄著〈愛的天地你和我〉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驀然回首,這已是陳年往事,無涉風花雪月,卻有館長年輕時滿滿的真愛。
陳益源說,民國六十幾年,楊樹清是金門金城國中學生,他則就讀於彰化福興國中,相隔遙遠,但兩人都是當年《台灣新生報》國中生版「愛的天地」的積極投稿者,因緣際會成為「筆友」,而楊樹清也是他這輩子所認識的第一位金門人。
在當年主編《台灣新生報.愛的天地》的曉儒老師鼓勵和牽線下,他與楊樹清有好長一段時間一直沉浸在「愛的天地」裡。也因為這段因緣,當年在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任徵文企劃的楊樹清,意外收藏了一份他參加「愛的徵文」比賽的手稿,那是他年輕時候的一封「情書」,也是他對當年女友的真愛告白。
那封以「相思半徑」為題,寄去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參加徵文比賽的手寫稿,不意被好友「順手」收藏了35年,這段奇妙的因緣讓人不可思議,35年後,楊樹清在自己的文學展慷慨的把這一封情書手稿交還,也即刻向他「借展」,沒有待價而沽的糾結,只有兩人相交近40載,文人「相呴以溼、相濡以沫」照見的相知和相惜。
這封一度「待價而沽」的情書手寫稿,女主角後來「沒有意外」成了陳益源的妻子,陳益源說,結婚30週年,這是他收到最棒的禮物,感謝楊樹清慷慨歸還,他有滿心的歡喜,也樂意「借展」,並向老友致敬。
展出日,楊樹清也以《文學是我的信仰,苦難是我寫作的養分》為題分享創作故事,現場並贈送視覺設計家翁翁(翁國鈞)提供的100張全開展出作家簽名海報,同時能重溫導演董振良拍攝、提供的2005年中秋時節,在楊樹清出生地燕南山古區村10號,一段動人的音樂會獨奏畫面:《漂流森林:楊樹森、楊樹清兄弟返鄉展》。金門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表示,「漂流的文學樹:楊樹清文學展》是睿友文學館開館後的第五檔次展覽,這項自2020年4月1日展至2020年6月30日文學展,展出作家手稿、著作、影像及創辦《金門報導》、所編《金門學》等刊物、叢書,另亦有包括公孫嬿、商禽、周夢蝶、辛鬱、羅門、洛夫、楊牧、鄭愁予、管管、黃春明等與金門島嶼產生聯繫的文壇重鎮手跡文物收藏展出,畫家楊樹森也提供了6件畫作配合展出,相挺作家弟弟楊樹清。
豐富又多元的文學展主角楊樹清,1962年出生於金門燕南山古區村10號,歷任佛光大學、金門大學首任駐校作家及燕南書院院長等職。
身世多重混血的楊樹清,父親來自湖南,母親來自閩南,出生於金門,就讀國小時,13歲在「金門日報」發表第一篇習作〈我的哥哥〉迄今,累積千萬字書寫,擁30多種個人著作、50多種編撰叢書;17歲、高一時渡海到台灣發展,創作、離鄉歲月,都已歷四十餘載;惟楊樹清的文化、文學、傳播領域,始終未脫離金門,持續以文字聚射這塊土地外,也在戒嚴、軍管時期創辦《金門報導》社區報衝破威權體制,解嚴後推動《金門學》,創版主編《金門日報.鄉訊》,之後再回歸文學創作本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