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方舟渡痕開展 陳昆乾發表40多幅楷隸行草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特稿報導。
點閱率:2,659
字型大小:
《方舟渡痕:陳昆乾書法展》開幕茶會,陳昆乾(前坐者圖中)與門生故舊合影。
(李有忠/攝影提供)

《方舟渡痕:陳昆乾書法展》開幕茶會,陳昆乾(前坐者圖中)與門生故舊合影。 (李有忠/攝影提供)

1992年,有「影壇永遠的玉女」之譽的林青霞在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電影「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演活了「東方不敗」,也讓林青霞再創演藝生涯新高峰,而電影的片頭題字是出自書法家陳昆乾之筆,因導演徐克看上「蒼勁有力,帶點霸氣」的陳氏書風;後來劇場導演賴聲川也邀請他為《暗戀桃花源》電影原聲帶題字。自此,「東方不敗」一詞也與陳昆乾的墨海人生劃上等號,常被論及。
 信主前,是「仙山居士」,信主後,是「方舟」;陳昆乾感謝上帝行神蹟,讓他從脊椎癌末期得醫治,賜他新生命,神也呼召他在重獲新生後的人生下半場保持「東方不敗」,也讓他在生命低谷中再勇敢站了起來,「靠著耶穌得勝」的他,每天的功課是,在永和居的「方舟書屋」用書法來傳福音、祝福眾人。
從「仙山墨痕」到「方舟渡痕」,「東方不敗」陳昆乾十年得一展,刻寫生命履痕。選在2020年8月8日父親節,《方舟渡痕:陳昆乾書法展》在台北大澐藝術開展,昨(8月9日)下午開幕茶會及《方舟渡痕:陳昆乾書法集》發表會,由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藝術工作者葉哲菁共同主持,包括金門縣副縣長黃怡凱、立法委員陳玉珍、海基會副秘書長劉克鑫以及宋楚瓊、張成先、陳進飛、羅文媛、蔡榮根、牧羊女、許秀影、許宜家、蔡鐵橋、蔡伯譽、李招譽、李春綿、張國治、張自福、呂良遠、鐘永和、陳國良、陳立峰、顏章豪、王阿豪、陳育琪,插角藝術工作室夥伴林煥彰、楊樹森、陳秀娟、楊翠華(北翠),陳昆乾的女兒陳梅音、公子陳聖騏,以及從金門飛來的王先正、陳為學、陳永富、李有忠等鄉親、學生、藝文好友,百餘嘉賓雲集展場,悠遊在40多幅楷、隸、行草等書體構成的壯闊墨海,場面熱鬧又溫馨;未能到場的金門縣長楊鎮浯、新北海山分局分局長林溫柔等首長則送來花籃表達祝賀之情。
 因為一場書藝展,也意外牽動出了一段走過戰地歲月的教育、生命故事。早過半百的老學生們,與老校長追憶半世紀前,發生在金門杏壇的「白色記憶」。
1967年,也就是民國56年,金門為配合九年國民教育延長,示範中心在更名為金城鎮中心國民學校後,正式易名為「金城鎮金城國民小學」,改制第二年, 1968年9月20日上午,44歲的王校長主持金門金城國民小學升旗典禮過後,隨即被福建調查處人員帶走;白色恐怖,頓失校長的校園,瀰漫不安之氣,此際,才接金門莒光國小首屆校長年餘的29歲青年陳昆乾,戒慎恐懼,在戒嚴軍管時期奉命接下金城國小校長職務,穩定人心,穩住校務發展,春風化雨,一接10年又10月。
 1939年生於金門山外村,奉獻金門國教二十載後的陳昆乾又勇於放下,1980年教師節過後的第二天,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報到,屈就職等比金門低許多的科員,再一步一步攀爬,歷股長、秘書、督學、督學室主任;2004年7月16日,在教育局專門委員兼秘書室主任任內屆齡退休,劃下四十三載教育完美公僕句點。
初渡台灣,一切從零開始,重新佈局人生。好學不倦的他,又入大學進修,取得台師大教育學士、政大教育碩士,並且在書藝創作大放異采;書法作品受邀兩岸展出、收藏或刻於碑林,包台灣的台北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中台襌寺、東吳大學,以及大陸的上海美術館、河南瀚園碑林、司馬遷史記博物館、海南天涯海角名人堂、廣東省宋慶齡紀念館;書藝成就亦入載「世界華人美術名家年鑑」、「當代書法雕刻藝術大觀」等名錄。名滿翰林的陳昆乾,卻是在暌違故鄉30載後,2011年11月,經由時任金門文化局局長的李錫隆再三邀請下,「仙洲墨痕:陳昆乾書法展」,首次回到原鄉展出。
擁有工學、經濟學雙博士的土木結構技師蔡榮根述及與前輩鄉賢陳昆乾的一段筆墨因緣,2014年獲贈一幅楷書「克勤在朝夕,懷抱觀古今」,讓他愛不忍釋手;他推崇陳昆乾的書法,結構布局嚴謹,大氣磅礡,氣勢如雷霆萬鈞,又生動如行雲流水,在他這結構工程師看來,「每一幅作品都像再強的地震也震不垮,可以傳世的優雅雄偉大樓或橋梁,如同前述歷代經典書帖一樣,讓我看他千萬遍也不厭倦」。
 蔡榮根也以「字如其人」,強調陳昆乾畢生貢獻於教育界,為人處世恰如他贈與的墨寶「克勤在朝夕,懷抱觀古今」,敬謹於事不忮不求,腹有詩書不亢不卑,以寬曠的襟懷待人處世,是大家敬仰學習的榜樣,尤其是2008年通過上帝給試煉後,從「仙上居士」改筆名為「方舟」,陳昆乾的心境料想應如同蘇東坡寫「寒食帖」時一樣,「別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他人看不穿」,人生應已達超然忘我的最高境界,反應在他的作品中,更值得我們仔細去欣賞品味。
書法展上,陳昆乾陳述他開始寫書法,是自幼跟著兄長讀四書五經、習字開始的,從小師長就灌輸他們「字如其人」的觀念,從臨摹書法名家的筆觸開始,寫著寫著,就寫出興趣來;他也透露了書法及創作觀,為書寫文字的定義為「以表現力,和諧和技巧的方式賦予符號形式的藝術」,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被認為是東亞地區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而他專擅的隸書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為寬扁,橫書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又他喜歡描寫的行書,為楷書正體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揮墨如流水的行草,則介於草書與行書之間,文字動感觀者比較容易辨認文體。
「偶然來到人間一遊,不小心留下雪泥鴻爪,這純屬上帝旨意。而宋朝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前四句:『人生到處何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卻做了最好的詮釋」,從原鄉到異鄉,從《仙山墨痕》到《方舟渡痕》,陳昆乾也再次笑談他的書藝與人生。
 相交三十餘春秋,主持陳昆乾書法展開幕的報導文學作家、「金門報導」社長楊樹清,述及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裡所載,傳說中,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器「諾亞方舟」,得到神的指示而建造方舟,因此避開洪水來襲的災難;他說從「仙山樵夫」、「太武居士」到受洗後的「方舟」,他看到的陳昆乾書藝,始終能在墨海中保持著文人墨客所評賞「字勢豪縱中散發一種澹蕩與恬適」的逸士風格,印證了「一個人要澹,澹才能使身心歸於靜,而只有靜方能悟道」的書道觀。
雙北雙展,正在新北海山分局藝文走廊展出書法作品的陳昆乾,由鄭松維策展的《方舟渡痕》陳昆乾書法展,8月8日起在台北大澐藝術YUN ART(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100巷7弄49號1樓)展至8月30日,每星期三至星期天,下午1點至6點;8月9日開幕茶會後,8月15日星期六下午3點在展場另進行「與方舟有約」下午茶時間,繼續歡迎大家來共享藝術與鄉情的饗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