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防疫所籲請鄉親防範貓瘟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綜合報導。
點閱率:1,763

近日有動物醫院通報疑似貓瘟確診病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該起研判疑似為流浪貓所引起,由於貓瘟傳染性極強,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貓群,其中又以幼貓最易感染。故籲請飼主做預防措施以防範貓瘟流行,除須攜帶貓隻施打狂犬病疫苗外,亦可至地區合法立案之動物醫院施打其他傳染病疫苗。防疫所1月30及1月31日持續進行新春活動,每日前30名免費提供(犬5合1,貓4合1)疫苗注射,以及寵物登記等,鄉親如有飼養問題可前往諮詢。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近日接獲地區動物醫院通報,疑似有貓瘟確診病例,由於貓瘟傳染性較快,而且治癒率低,如為急性型的貓瘟可能導致貓隻在24小時內死亡,故防疫所也特別呼籲地區飼主,加強防疫此疾病,如有發現猝死的貓隻避免碰觸,如不慎碰觸建議回家先洗完澡,更換全身衣物後,再接觸家中的毛小孩,防範此疫病之感染風險,更重要的是要落實狂犬病疫苗等傳染病疫苗接種。
對於何謂貓瘟,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指出,貓瘟(Feline Panleukopenia),為貓泛白細胞減少症,又稱貓傳染性腸炎。是一種由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FPV)所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屬細小病毒科,是貓隻最為嚴重的傳染病。由於,此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之貓群,其中,又以三至五個月的幼貓最容易受感染。且一歲以下的貓隻感染發病後,死亡率為50%以上,而5個月月齡以下之幼貓感染發病後,死亡率更高達80%以上。因此,要特別小心防範。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也說明,近日動物醫院通報之案例雖為部份區域,但仍要提醒飼主加強防範,因為往往有一隻貓患病,就會使貓群在短時間內集體染病。提醒飼主,貓瘟一般主要是經由患病貓的唾液、糞便、尿液、嘔吐物、眼鼻分泌物,已經康復但仍帶有病毒的貓,或通過跳蚤、虱、蜱蟲、吸血的寄生蟲等傳播。懷孕的母貓如通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將導致胎兒流產、畸形或者死胎。
而且,貓瘟的潛伏期為二至九天,如不慎受感染在各年齡層以及不同體質的貓隻身上也有所不同。以幼貓來說,多是急性發病或沒有任何表面的症狀,就突然死亡。臨床上,染病的貓隻,會有發熱至40度或以上的高熱症狀,且不愛活動,嘔吐頻率高,且沒有精神,而嘔吐物常為黃色膽汁,頻繁腹瀉帶有腥臭味。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呼籲,地區流浪狗下降,流浪貓族群似乎有增加的趨勢,將造成動物群體間之接觸,易有疾病爆發。由於貓瘟的治癒率非常低,故做好預防措施最為重要。一般貓隻傳染病疫苗之施打為,未滿一歲的貓隻,第8、12、16週皆須施打一次疫苗,之後每年補強一次疫苗,飼主除須為貓隻接種狂犬病疫苗外,建議可攜帶至地區合法立案之動物醫院施打其他傳染病疫苗。飼主在外如發現猝死的貓隻避免碰觸,若不慎碰觸建議回家先洗完澡,更換全身衣物後,再接觸家中的貓隻,以防範家中貓隻遭受此感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