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母親的金門鄉土樹種─苦楝

苦楝是代表母親的金門鄉土樹種;在春天的野地,喜歡生態的人們很難不被盛開紫花的苦楝吸引;早年它更是金門造林重要的樹種之一,除此其材質優良可作傢俱,種子(風鈴子)可藥用還可誘鳥。 (陳西村提供)

苦楝是代表母親的金門鄉土樹種;在春天的野地,喜歡生態的人們很難不被盛開紫花的苦楝吸引;早年它更是金門造林重要的樹種之一,除此其材質優良可作傢俱,種子(風鈴子)可藥用還可誘鳥。 (陳西村提供)

苦楝是代表母親的金門鄉土樹種;在春天的野地,喜歡生態的人們很難不被盛開紫花的苦楝吸引;早年它更是金門造林重要的樹種之一,除此其材質優良可作傢俱,種子(風鈴子)可藥用還可誘鳥。 (陳西村提供)
在春天的野地,喜歡生態的人們很難不被盛開紫花的苦楝吸引。據《本草綱目》中原文記載「楝葉可以練物,故謂之楝。其子如小鈴,熟則黃色,名金鈴,象形也。」因樹皮、木材及果實味苦,故而有苦楝之稱。
金門原生植物專家陳西村指出,苦楝是四季分明的落葉喬木,也是地區的鄉土植物,苦楝生長快速,喜高溫,可防風、抗旱,是非常適合海邊造林的樹種,尤其地區在童山濯濯寸草不生的年代,更是造林重要的樹種之一,除此其材質優良可作傢俱,種子(風鈴子)可當藥用還可誘鳥;根莖樹皮具毒性;葉及果實置於櫥櫃,具有防蟲效果,十分天然好用。
而根據民間野史口耳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在逃避元兵追殺四處流竄時,曾在一棵苦楝樹下打盹,因正值寒冬枝果飄零,苦楝子打得他直罵:「你這個可憐壞心的東西,你會爛心死過年。」沒想到詛咒全應驗了,每當新歲交替之際,苦楝樹全株呈現枯死的樣子,易腐的中空主幹,應驗了壞心的詛咒,凋零枯萎之景,成了不祥的象徵。
或許是受到故事的傳說影響,一般百姓對苦楝的觀感其實不是很好,如金門民間習俗對房舍周邊栽種的植物就有這樣的禁忌:「前不種桑、后不種苦」或「前不苦、后不種桑」,此說表面上是植樹,實際上且是蘊涵著風俗和哲理,此源於「桑」諧音「喪」或「酸」,苦楝名含「苦」字,而被認為不吉祥,但好玩的是在側面種則無此禁忌,所以居家旁種桑樹乃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此習俗中,苦楝雖是被禁忌種植的樹種,很多人也因此而不喜歡苦楝,但金門的喪葬風俗中,苦楝卻是重要的樹種,尤其民間古老相沿成習,父母喪出殯時,孝男必須持孝杖,孝杖則會因父母喪而有所不同,父親用蘆竹(心不結實),母親則是用苦楝(心較密實),苦楝諧音可憐,意謂死掉媽媽是可憐的,父親的死亡對部分人則是無感的,尤其是過去的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很多的父親在兒女幼小時到遠方工作,雖賺錢寄回家養妻兒,但長期的異地隔離讓兒女與父親的感情相對的薄弱,但母親就不同,從母親懷孕那一刻起,兒女與母親相依相偎,感情深重,為了區別父母親恩的濃淡,而分別用蘆竹與苦楝來作區別。
陳西村說,苦楝可以說是代表母親的樹種,在金門它常被視為是不吉祥的表徵,但在台東的卑南族,祭師們為喪家除穢時,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好運。苦楝是好是壞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不必因為排斥它而不種它,反而更應注重它蘊蓄著無限人性美好的一面。
陳西村指出,苦楝的別名很多,有金鈴子、苦苓、森樹、紫花樹等等,它其實是非常好的行道樹樹種,在台灣嘉義市朴子溪邊就有一條苦楝的綠色隧道,每逢3、4月苦楝樹花期盛開,整排聳立且整齊交錯的綠蔭大道,朵朵紫色花開至盛時會帶來春天的芳香,宛如置身奇幻童話場景,他衷心期待有那麼一天,金門也有一條由苦楝構成的綠色隧道。
此外,關於苦楝還有一項好玩的說法,陳西村說,苦楝除了是良好的誘鳥樹種、可作傢俱外、可藥用,根據傳說,如果用苦楝做的椅子久坐絕對不會生痔瘡,尤其是賭博且賭性堅強的人,如果怕生痔瘡不妨可以試試,當然,「信不信就由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