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江書院國學講座 吳宏一開講人生三書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城報導。
點閱率:2,200
金門縣文化局昨在浯江書院辦經典國學講座,吸引很多聽眾參加,與吳宏一一起尋找積極,清靜、圓融的人生及幸福。(楊水詠攝)

金門縣文化局昨在浯江書院辦經典國學講座,吸引很多聽眾參加,與吳宏一一起尋找積極,清靜、圓融的人生及幸福。(楊水詠攝)

人生的路怎麼走?如何安頓身心?真的是一個大哉問!國家文學博士吳宏一昨天在浯江書院經典國學講座中,他從「學而時習之」談起-談人生三書《論語》、《老子》、《六祖壇經》,深入淺出的闡釋和新繹入世、無為、出世的儒道釋三家的學說與哲理,除提昇聽眾對於古典文學賞析能力,擴展文化視野及涵養,更提供讀者豐盛的心靈饗宴,從而由人生三書的智慧活出積極,清靜、圓融的人生及幸福。
中華文化擁有五千年深厚底蘊,金門縣文化局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起,假浯江書院開辦經典國學講座,邀請知名教授吳宏一博士分享人生三書。而且,吳宏一著作甚豐及出版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他除了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著有詩文集多種,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香港、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文化局辦經典國學講座有那麼多好朋友來聆聽,非常的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應該有人生指導,在古籍中有很多好的書,可以作為一輩子的指導,他個人從論語一書學到很多,也找到一些困惑的解答,因此文化局推廣國學經典文化,讓大家都能領悟經典文學之美。
在文化局浯江書院經典國學講座應邀,吳宏一分享《論語》、《老子》、《六祖壇經》三書,是儒、道、釋思想的經典著作;其三本書指引著人生三條道路的大方向,更揭示安身立命之方、為人處世之道,是現代人不能不讀的三本「聖經」,皆是都言簡而意賅,字句精簡,容易記誦,字裡行間卻蘊涵哲理,意義深遠,可以啟發智慧、增廣見識,使我們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吳宏一國學涵養深厚,他以白話直譯人生三書-論語、老子、六祖壇經,釋義簡明易懂,檢討舊說,更提出新解,對每一章章旨、結構,乃至修辭以及前後經文之間的關係,以及闡述各章旨趣及意涵,提供更寬廣的視野,讓讀者藉此親近經典智慧,省思生命的價值。
吳宏一表示,他在二十幾年前,有好幾次在國防部、教育部和其他部會安排到金門勞軍,認識很多金門的軍經建設,今天是第一次以老百姓身分到金門主持經典國學講座,對於人生三書-論語、老子、六祖壇經提出初淺的看法,也為寫人生三書高掛教鞭,從香港大學退休返台著述,對他來講比金錢更有十分的有意義。
在講人生三書,吳宏一都以論語、老子、六祖壇經第一章說起,分別簡介如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教讀書人如何進德修業、成為有用之才,邁向人生勝利組。《論語》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宋時以《論語》合《大學》、《中庸》、《孟子》為四書。另《論語》一書自古以來一直是一部必讀的語錄體散文集,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更是修身明德的智慧結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下皆知美之唯美,斯惡已!《老子》教上位者如何清靜無為、治國安民。《老子》有五千言,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蘊長生久視之道。另,老子被尊為道家與道教始祖,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孔子年五十一,適周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教俗眾如何明心見性、開悟解脫,正向面對人生。它是一部記載六祖惠能大師求道、開悟及潛修、弘法利生的的言教,分三部份,內容豐富,充滿著最上乘的般若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主張佛性本有、見性成佛,以定慧為本,並認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亦是唯一一部被尊稱為「經」的佛教經典,也是傳統文化的智慧典籍。另,近代國學大師錢穆更將《六祖壇經》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一,更被西方認為它是「東方精神文學的最大傑作」。
吳宏一指出,儒家講明辨是非,有就是有無就是無;道家的有有時等於無,無有時等於有,有無相生,也就是莊子講的「混沌」,但佛家講善惡就是性空,所以講人生:一個講明辨是非、一個講過得去就算了,另外一種就是看破-空,這就是人生的三條路,也代表不同的三種人生觀,儒道釋三家以很短、有智慧的語言告訴我們,至於怎麼應用,就在個人存乎一心!
吳宏一在結論說,儒家雖講明辨是非,都是從善意的去講,如論語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悅樂及不亦君子乎,都講君子,都從積極樂觀去講。而,道家雖講有無相生,但在第八十一章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就是教利而不害別人,為而不爭就是去做、不跟別人爭,「混沌」裡有積極正的一面。
至於儒家講中道,莊子也講中道,但儒家的中道是扣其兩端而執其中,而道家的中是不敢為天下先,倒過來是不敢為天下后的二者之中,所以儒道兩家來講有積極的意義,但佛家的看破,很難說,如紅樓夢講的「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一切皆空,但最後講「傳」,禪宗最後要選一位繼承人,將衣缽傳下去,不是真的全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的般若智慧。
目前,縣立圖書館館藏吳宏一博士著作計有《論語新繹: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白話詩經》、《老子新繹:清靜無為的人生哲學》、《作文課十五講》、《常州派詞學研究》、《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新繹:雅頌編大雅‧三頌》、《詩經新繹:雅頌編小雅》、《詩經新繹:國風編》、《詩經與楚辭》、《論語新繹》、《讀古文想問題》等,歡迎鄉親蒞館借閱,藉以親近經典智慧,沿續傳統和更有新時代看法及充分掌握時代精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