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香兩岸廈金同心 黃振良講《浯江衍派》

發布日期:
記者: 詹宗翰/綜合報導。
點閱率:2,958
黃振良分享其著作《浯江衍派》,窺見金門人由島而陸的遷徙歷史。(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黃振良分享其著作《浯江衍派》,窺見金門人由島而陸的遷徙歷史。(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為響應423世界讀書日,由金門閩南文化協會、金門智慧文旅發展協會與廈門民俗協會、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金門縣智慧文旅協會等單位,以民間社團力量合辦「書香兩岸廈金同心」-雙門閩南民俗文化線上直播讀書會,日前在幸福家庭協會舉辦講座,特邀金門文史瑰寶黃振良老師擔任金門首場講座,主講其最新作品《浯江衍派:金門徙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一書。
負責承辦的金門縣智慧文旅發展協會秘書長石莉安表示,由於聽講踴躍,特別連辦兩場,吸引不同世代的讀者前來分享,聽眾包括台金學者、大學生、家庭主婦。透過黃老師的演講,認識一個過去少被探討的主題,關於在金門堂號看不到的,由金門人於明嘉靖年由大小金門遷徙至大陸,形成至少一百五十八個血緣聚落「金門村」,產生「浯江衍派」的過程,大家都感到驚奇與感動,咸認此展現金門人的強大生命力。
金門閩南文化協會表示,黃振良老師提出金門古代並沒有「大陸」這種說法,而是去「內面」或「內地」的說法,彼此來往密切。例如「廈門市同安有個金門村,金門人的出洋客,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過向同安大遷徙,形成「浯江衍派」,分布在古同安一帶。
黃振良老師表示,《浯江衍派》這本書,是他與廈門顏立水先生共花了六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完成該部作品。黃振良老師說,在金門許多聚落民居的門楣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書寫著該屋子主人家族的郡望或堂號,說明這家主人的姓氏,祖先源自何處、由何地分衍而來,都可以從這個堂號上輕易得知。諸如「潁川衍派」是陳姓,「隴西衍派」是李姓,「江夏流芳」或「紫雲衍派」是黃姓,「弘農衍派」或「四知世澤」是楊姓,「濟陽衍派」是蔡姓,「高陽衍派」是許姓,「太原衍派」是王姓等等都是。
只是許多人可能都沒想到,在金門母縣的同安內地,卻有不少家族的宗祠門聯或門楣上,卻寫著一個在金門島上根本就看不到,卻又非常熟悉的「浯江衍派」,還有一些與「浯江」有密切關係的地名,如浯陽、浯浦、滄浯、東浯、浯東等,也會出現在他們的宗祠、墓碑或神主牌上。不論是浯江或者浯陽、浯浦、滄浯,指的都和金門這座小島有密切的關係,而東浯或浯東則是指金門島的東半部。另外尚有「金田」、「金豐」的堂號,外人或許不明其中的緣由,但如果對金門這塊土地上的人細加探究思考,也不難明白其中的因緣所在。
黃振良在演講中說明「浯江衍派」的這個歷史典故及淵源,開啟兩岸雙向尋根方向,引起廣泛探討與關注。金門閩南文化協會表示,《浯江衍派》這本書一改過去只強調大陸姓氏家族徙衍由海峽西岸推而金門,而海峽東岸(澎、台)的「金門跳板」刻板印象,具體說明金門也是古同安現存許多姓氏的「祖地文化」本相。一個只出現在大陸古同安,在金門島上不曾看過的堂號「浯江衍派」家族聚落故事,可說開啟了「金門家族徙衍大陸」另一個角度的兩岸田調雙向尋根視野。
黃振良老師表示,《浯江衍派:金門徙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一書中,揭示了人富於勇敢開創開拓的性格,愈是在國族艱困多難的時刻,愈是向外開枝散葉、扎根他鄉的時機。這本書有系統地匯集了古同安地區與金門各姓氏家族有血緣關係者,共有158個自然聚落,「浯江衍派」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正是這種向外開創精神的具體見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