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小果子—薜荔 可作為夏日消暑聖品

綠色小果子—薜荔 可作為夏日消暑聖品
可曾注意過牆頭結出一顆顆的綠色小果子,一種名為薜荔(見圖)的植物?常攀附在宅子外牆的薜荔,果子具有溶於水的特性,和愛玉一樣可作為夏日的消暑聖品。
薜荔,產於中國、日本、中南半島及台灣等亞洲地區。由於它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氣候,在台灣全島低海拔的平地或山麓,常可以看見它的蹤跡。薜荔是常綠蔓莖灌木,會用它的氣根吸附石壁或樹幹,向上攀爬生長,葉子會越長越大,植株長成灌木狀,故常作為庭園造景,或是綠化外牆壁面。薜荔的枝葉折斷後大多具有白色乳汁,葉片形狀是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薜荔的花期約在四至五月,花形有著榕屬的特徵:花通常很小,結成的果實便稱為隱花果,像我們所熟知的榕樹、雀榕、愛玉、無花果、菩提樹……等等,都是桑科榕屬的植物。薜荔的果實成熟期約在九至十月,其外觀和愛玉相近,浸洗出的果膠也可製造涼粉及清涼飲料。
中國清朝《植物名實圖考》一書有提到:「木蓮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饅頭。俗以其實中子浸汁為涼粉,以解暑。」文中也有提到薜荔的另外兩個別名「木蓮」、「木饅頭」,是指它的果實看起來也像蓮藕或饅頭,且攀附在樹木及岩石上而名之。
不過,薜荔的果實個頭比愛玉嬌小,大小不及愛玉的一半,果實表面有些許白色斑點,不像愛玉全果都佈滿了白色斑點,可浸洗出的果膠黏液也比愛玉少,不易凝結。所以,如果想要自己DIY做果凍,建議還是到市場購買真正的愛玉子,比較容易結凍、吃起來也比較過癮。
在屈原的《山鬼》中有謂:「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這種幾千年前就頻繁在屈原的詩歌中出現的植物,在久遠的歷史中被人發現它的多種用途,成為人們手裡的一碗涼粉果凍。薜荔的吃法是把薜荔籽取出來曬乾備用,用布袋扎好,在清水裡揉搓十五至三十分鐘左右,把薜荔籽裡的粘液充分揉出來,常溫下靜置一小時後即可。
不過這樣和愛玉相似的植物,卻少聽聞台灣坊間作為涼品來販售,在藥草上及在庭園景觀植物上的作用反倒較顯著。薜荔的莖、葉、根皆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等作用。《本草綱目》記載「壯陽道尤勝。固精消腫,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腸痔」。在李壬水著的《金門草藥常識》中提到,可用來治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