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傳統建築修復獎助 縣府已投入逾九億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1,672
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會第八十八次會議昨召開,由縣府建設處處長陳祥麟主持,計審議九件獎助申請案件。
(楊水詠攝)

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會第八十八次會議昨召開,由縣府建設處處長陳祥麟主持,計審議九件獎助申請案件。 (楊水詠攝)

為維護及保存金門閩南式、洋樓式傳統建築之文化和觀光資產,金門縣政府從九十年起受理民眾申請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至目前為止,所投入獎助金額累計逾新台幣九億二千一百零七萬餘元。昨天,縣府召開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會,審議九件獎助申請案件,期能賡續落實維護及保存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的風華和文化觀光資產。
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會第八十八次會議於昨天召開舉行,由縣府建設處處長陳祥麟主持,計審議九件獎助申請案件,其中宗祠兩案、洋樓一案、一落二櫸頭及一落四櫸頭傳建六案,申請補助金額最高新台幣三百八十六萬一千六百餘元,最低新台幣一百七十八萬五千三百餘元,均將由委員經審議後,作出實際補助結果。
縣府在推動金門閩南式、洋樓式傳統建築風華再現施政工作,民眾申請傳統建築修復獎助自民國九十年起,縣府開始受理民眾申請金門縣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上限為新台幣三百萬元,另具保存價值之廟宇、祠堂或特殊建築物,其補助上限為新臺幣一千萬元,並以一次為限。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縣府自受理民眾申請傳統間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至目前為止,累計核定獎助約七百一十九棟,業已修復完工約六百七十五棟、撥付獎助金額累計新台幣九億二千一百零七萬餘元。
另,縣府在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工程,在辦理傳統建築物活化再利用工程目前共計十一案,分別位於金沙鎮和平街、新前墩、官澳、西園、田墩、官澳、金城鎮莒光路及金寧鄉南山等處,建築型式有店厝及一落四舉頭等樣式。
另於一○九年度在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工程已有三棟修復完成,進入後續再利用階段,今年度預定完成金沙鎮官澳、新前墩、田墩、陽翟及金湖鎮塔后,共六棟,剩餘二棟刻正進行施工作業。
為培養修復古蹟、傳統建築修復人才,縣府從一○七年起委託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辦理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育班,前已招收學員累計三十二名,通過考核學員共三十名,經調查已有多位學員投入傳統建築修復的行列。尤以去年度因報名遠超預期,招收三十五名學員(含五名備取),經今年四月期末實作術科測驗,計有二十九人參加測驗(泥作組十一人、木作組十八),期為金門傳統建築築修復行列補充年輕新血。
未來,縣府建設處在建築管理將賡續推動傳統建築風貌獎助、傳統建築(租賃)修復再利用工程、傳統建築修復匠師培訓養成計畫,並依據已公告實施之後浦及沙美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續為接受民眾申請補助修復範圍內建物,更新活化金門縣傳統街區風貌,並藉由示範工程推動過程,除具體完成沙美老街七棟街屋地上權設定暨修復再利用,同時梳理「個案」執行經驗成為「通案」辦理依據,務實解決各特色街區建物衰頹衍生之公共安全及環境衛生問題,以及推動全區邁向可持續性發展。此外,將賡續推動城鄉風貌與鄉村整建計畫,建構具在地文化特色、樂活、友善之優質宜居城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