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影片記錄駐縣藝術家創作過程 彌補無法互動缺憾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卓希/金湖報導。
點閱率:1,475
此為鄧文貞過去作品〈台灣事件〉,利用藍染形塑海岸輪廓,再用刺繡,仔細建構出人、船、路線等圖示,未來有望用其手法、概念創作,展現金門文化。(文化局提供) 此為鄧文貞過去作品〈台灣事件〉,利用藍染形塑海岸輪廓,再用刺繡,仔細建構出人、船、路線等圖示,未來有望用其手法、概念創作,展現金門文化。(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鄧文貞將染色後的布夾起曬乾,布料上不規則的藍色顏料,如相映著背後藍天與海,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格外迷人。 (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鄧文貞將染色後的布夾起曬乾,布料上不規則的藍色顏料,如相映著背後藍天與海,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格外迷人。 (文化局提供)
鄧文貞將藍染所需用品、器具搬到住處外的陰影下,進行天然染色。(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鄧文貞將藍染所需用品、器具搬到住處外的陰影下,進行天然染色。(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留著一頭俏麗短髮的藝術家鄧文貞,坐在房屋外的陰影處,聽著蟲鳴,伴隨微風,開始今日的藍染創作工程。開工前,她先走到外頭,將夾在曬衣繩上、隨風搖曳的藍色洋裝取下、換上,如同完成創作前的準備儀式,從前置到作業都極富沉著、內斂的藝術氣息。
鄧文貞為本年度的金門駐縣藝術家。起源於金門縣文化局為提昇金門藝術文化風氣,記錄本土人文及自然風貌、保存文化資產,加強藝術與人文教育而辦理的「金門縣駐縣藝術家計畫」。鄧文貞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曾在法國諾曼地、台灣台中等地駐村創作,經驗豐富。而今來到金門,是因一次造訪金門後,被深厚的文化底蘊、戰地風情所吸引,希望能運用天然染色、刺繡、織錦畫等方式,創作並發展出對土地和文化最深切的情感。
然而,因為疫情,使鄧文貞原先為了推廣藝術教育,擬定要帶領民眾接觸拼貼和刺繡技法、親子互動的工作坊計畫被迫取消,轉而全心創作駐縣作品。金門縣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科長周祥敏表示,希望藝術家除了發掘、保留金門的美之外,也能結合教育或與校園交流,加強金門民眾對家鄉的認識和認同,但現今礙於疫情,所以改為全新的「影片紀錄」形式。
為了讓藝文教育、理念仍能有效傳遞,文化局改變原先駐縣藝術家的作品呈現方式,原先方式都是待藝術家完成作品後,展覽於文化局,但現在改以影片紀錄。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攝影師在場全程紀錄,後期再將製作過程,連同作品一併剪輯為一完整影片,公告於「藝起金門」網頁及各式網站,以線上方式進行宣傳、供民眾觀賞。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科長周祥敏期待,透過這種全新的方式,能打破疫情下藝術的創作和推廣限制,讓藝術家所做的事情能被民眾看見,另外,也方便讓民眾能直觀地了解藝術家創作過程、技法,彌補無法直接互動的缺憾,拉近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
文化局希望藉由藝術家駐縣、融入當地生活,親身體會在地人文、戰地等風貌,創作出屬於金門的藝術作品,讓更多人體悟金門之美。而這份獨特的美,正展現於鄧文貞的藍染創作,從製作染料起,每一步都需要經過人力加工,且每次染色都存有變數,會賦予染布不同觀感與韻味,加上手工刺繡,使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如同計畫案的宗旨,透過藝術,展現出金門的珍貴價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