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致力保存發揚傳統文化 金門民俗技藝老師傅 陳為仕的戲曲歲月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卓希/專訪報導。
點閱率:1,189
陳為仕家中掛滿學校、長官致贈的匾額,感激他數十年來不計代價的付出和教導,及對民俗文化的貢獻。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陳為仕家中掛滿學校、長官致贈的匾額,感激他數十年來不計代價的付出和教導,及對民俗文化的貢獻。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歌仔戲的音樂伴奏分為「文場」與「武場」,陳為仕家中典藏著數十個武場鑼鼓樂器,另有京胡、月琴、三弦等現行市面難見的文場樂器。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歌仔戲的音樂伴奏分為「文場」與「武場」,陳為仕家中典藏著數十個武場鑼鼓樂器,另有京胡、月琴、三弦等現行市面難見的文場樂器。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陳為仕年輕時就致力於教導學生歌仔戲,不論生、旦、淨、丑任何角色,他樣樣精通,身體姿態、手勢、情緒都很講究,始終秉持傳統精神。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陳為仕年輕時就致力於教導學生歌仔戲,不論生、旦、淨、丑任何角色,他樣樣精通,身體姿態、手勢、情緒都很講究,始終秉持傳統精神。 (實習記者陳卓希攝)

金沙何厝有棟紅磚建成、富有古雅風情的「民俗樓」,金門傳統民俗技藝專家陳為仕就住在裡頭。他已邁入89歲高齡,但穩健腳步和宏亮嗓門,搭配笑咪咪的眼睛,整個人散發著年輕氣息;當談起畢生致力鑽研及保存的鑼鼓樂、歌仔戲和民俗文化,更是滔滔不絕、手腳不自覺比劃,彷彿能隨他熱情的口吻,走入他的世界。
金門民俗技藝領域大師,非陳為仕莫屬。民俗樓中典藏著各式民俗技藝物品、歷史古文物,皆為他的珍寶,像歌仔戲全套服裝、道具刀劍、老相片皆保存齊全,而相片中,多為他教導學生唱戲、打鑼鼓的經歷與成果。陳為仕教國中小學生民俗技藝30多年,金門七成以上的國小都曾有他的身影,「路上有人叫『老師好!』,我都先問是哪個學校的,學生真的太多了。」他笑說。
陳為仕生活並不寬裕,但他仍不計成本地慷慨對待學生。曾任湖埔國小主任的許鵬飛分享,陳為仕在湖埔國小教了近20年歌仔戲,跟學生感情融洽,「當時7、8個小孩跑來他家找他,他還會自費買便當給他們吃。」另外,早年各家學校都沒有這些傳統道具和樂器,陳為仕會自掏腰包免費提供學生,盡責無私的態度,讓許鵬飛非常欽佩,兩人因此建立好交情,一直從年輕黑髮轉為白髮,兩人仍常話當年。
已退休十餘年的陳為仕,說起工作仍充滿熱忱。當時一天基本要跑三個學校,晚上還要接著教社區的婦女隊鑼鼓唱,雖然累但卻符合他熱愛自由的性格,他笑稱自己是「流浪教師」,從學童到老人處處都有他的學生,只要哪有熱鬧,哪就有他。「我這個人沒什麼知識,就是靠經驗。」陳為仕說得謙虛,但旁人眼中絕非如此,他於民國40年時,主動向台灣進駐至金門的軍人學技藝,一方面為維持家計,另一方面為發揚、延續傳統文化。陳為仕在學有成就後創立「麗英歌劇團」,起初因人員不足,甚至將結婚不滿一個月的妻子拉來一塊做戲。無奈因請戲的人變少,營運了20年的戲團被迫關閉,不過他不氣餒,接著成立「復興鑼鼓隊」,在廟會、節慶和各種熱鬧場合演繹傳統音樂,延續傳統禮俗,讓更多金門後代了解鑼鼓的文化意義。
將興趣成為一生志向,致力保存與發揚,需要莫大勇氣與毅力,「人生呀!」為陳為仕的口頭禪,歷經80多年拚搏和堅持,從他口中說出別具意義。他用盡歲月在傳遞所學所知,也用自己的方式陪伴、見證無數孩子成長,是金門民俗文化、傳統技藝領域的楷模;今年他獲選為金沙鎮的模範父親,可說是實至名歸,因為他不僅僅是家中的好爸爸、好丈夫,對於他教過的學生而言,陳為仕將他們視如己出,如父親般的親切,積極付出卻不求回報,是大家心中永遠的模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