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蘭洋樓百年活動 鄧文貞《游魚屏跡》藝術展
今(110)年適逢陳景蘭洋樓落成一百周年(1921-2021),金門縣文化局與金湖鎮公所合辦陳景蘭洋樓一百周年藝文活動,第三波由文化局駐縣藝術家鄧文貞及東村社區居民作品聯展,作品以「金門地圖」為主軸,以人文聚落、戰爭史蹟、歷史人物、產業古道,這幾個子題為發想,創作出金城文化古蹟、古寧頭戰役、烈嶼除雷、浯洲鹽場的作品,也對鄭成功、蔡牽歷史人物的事蹟有所描繪,給觀眾一個自由想像與評價的空間。
8月16日起分別在陳景蘭洋樓2樓東西側展廳聯合展出,展期至8月29日止,金湖鎮長陳文顧、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文化局副局長洪蘋萱、科長周祥敏、東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呂炳來、社區規劃師協會理事長許丕肯、觀光課長陳雲龍也到陳景蘭洋樓參與活動,歡迎鄉親好朋友們踴躍前往觀展。
陳景蘭洋樓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由金門旅居新加坡僑領與商賈陳景蘭(Tan Gim-Lam)特地返鄉,攜帶著事前委託洋人設計的建築藍圖,於西元1921年建成洋樓宅第,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乾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增添了些許的洋味,精緻泥塑雕花與對稱半圓形拱門,恰如西洋建築工法,帶出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記憶。
金門縣文化局為提昇金門縣藝術文化風氣,記錄保存本縣鄉土人文及自然風貌,豐富文化資產,以加強藝術與人文教育推行,辦理駐縣藝術家徵選,本年度獲選藝術家鄧文貞,1999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持續創作並在國內外展覽,現在為國立中興大學文創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本次展覽以鄧文貞《游魚屏跡》為展覽名稱,隱喻滄海桑田的意思,在本身就充滿故事性的麻布袋上,以傳統工藝藍染技法,絞纈出海與地的分界,再運用刺繡、鈕扣等複合媒材,重新詮釋、賦予地圖創新的意涵。
鄧文貞因為喜愛登高山百岳,探訪古道越嶺,一步一腳印踏出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興趣與島國多元族群融合的關注。鄧文貞表示,《游魚屏跡》取自太武山上重建倒影塔的碑記,「塔影倒海,游魚屏跡」,現在距離大海有4公里之遠,後人不明瞭山頂上的塔影,怎麼映照在海上,魚群悠游在倒影之中。卻不知道以前太武山下就是大海。明萬曆41年《浯州場圖》,這張描繪鹽埕的古地圖,就清楚地畫出當時海水從金沙港進入,經斗門村前直到山下。
金湖鎮長陳文顧表示,此次教學活動計畫是由藝術家與東村社區合作,藉由手作工坊,加深社區民眾對城市建築的美感欣賞,親子互動課程,小朋友以拼貼刺繡的技法繡出我的村莊,家長則以協助的角色,互助合作創造出一幅幅珍貴的作品。自8月16日起至8月29日止,於金湖鎮陳景蘭洋樓2樓展示藝術家與小朋友的創作。
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表示,東村社區承載著歷史悠久之聚落,保留原始風貌,原本與世無爭的村落,2019年五月的一記雷聲給打響了,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西施肉粽、百年榆樹、四七高地戰車,閩氏大厝、石屋與石敢當、全島體積最小的風獅爺、連長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