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回溯心戰喊話下的金門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綜合報導。
點閱率:1,301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陳庭榕提供)

「邊角的風標—陳庭榕個展」展覽延續藝術家陳庭榕2018年作品〈我只在乎你(細語)〉(You're the Only One I Care About 「whisper」)中的文本,以金門國共對峙、38年無休播放的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作為緣起刺點,並以其在金門的訪查及音景採集作為創作文本材料,以「聲音記憶」作為關鍵字,探討群體、領域間的張力牽制以及消弭與融合的聚集之所;並以權力系統中的規訓、身體記憶、形塑與再敘事;更以對權力結構的對位關係、詮釋書寫紀錄進行探討,進而帶出對於記憶和身份的討論。該展展期自4月9日至6月5日止,展出地點為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1樓),歡迎有興趣的鄉親朋友把握時間,踴躍前往觀展。
陳庭榕表示,在其近期的創作中,一直關注著「聲音」,如何被不同政治權力,藉聲音獨特的身體共鳴性,以及其發聲對其時間與空間的敘說,而被塑型為不同資訊與意識型態的載體,進而成為聲音武器,去進行政治宣傳心理戰爭。陳庭榕對這種聲音武器在當代、在二戰時代的運用,尤其在國共抗戰時的運用,非常感興趣。此次,她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展覽繼續延伸對聲音武器與心戰喊話這段歷史的關注;她並希望能藉此深入了解金門當地居民對這段超過30年的心戰喊話特殊時期的個人情感記憶,同時藉此去探討權力結構中的雙向張力與回溯,身體規訓,並在集體記憶、私人記憶的對話中去探討詮釋、書寫與身份。
陳庭榕說,其父曾在烈嶼服役,甚至曾寫了一篇在金門日報連載了半年的愛情小說〈火鳳凰〉。於2015年初次造訪金門的陳庭榕,對金門留下的戰地遺跡感到驚訝,對於聲牆與心戰喊話這段歷史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後,陳庭榕的金門之旅陸續訪談在地居民、耆老,陳庭榕說,與金門居民的接觸及對話亦切實地影響了她的創作,同時也帶給她不少震撼。陳庭榕解釋,此次展覽起始於對金門心戰喊話聲音記憶的調查,但她認為她呈現的是一段暴力結構的歷史,是一段曾經的歷史;可能是另一時空的預示,也可能是一段正在發生中的事件的平行詮釋。
以聲音動力裝置、雕塑、物件以及文字作為媒介,陳庭榕放大微小時刻,以及其與其片段化的對峙,讓觀眾一踏入展場即進入其所設定的連鎖反應當中,以其身體的介入驅動編程內容。聲音、記憶、型態在展場中被擷取重述;訊息遞減的訊號,藉由疊合與回放被弔詭地擴大;它們成為共振身體的聲音體積,陳庭榕藉此類比記憶與情感,經過權力規訓與再述說而抽象化的過程。一探知識規準下被再製變形的模組,在錯置的時空中成為萬花迷宮。
陳庭榕說明,該展覽中的新作——互動聲音裝置〈你說的話(dislocated voice)〉;大型雕塑〈長浪1/2, 2/3(Long Wave 1/2,2/3)〉,及出版物小冊系列〈五點三十之後的密室〉,圍繞著聲音記憶開展,共組一大型空間裝置。其中〈五點三十之後的密室〉即是以其父於民國六十六年投稿並獲金門日報刊登的愛情小說〈火鳳凰〉當作一虛擬的線性敘事線,來對照現實的敘事線。
陳庭榕回溯冷戰心戰喊話這段特別時期,尋訪聲音武器略襲下的聲音記憶;她探索金門這座因其地理位置而被作為對峙點、被輾轉歸屬、共體抗戰的島嶼的聲音領域(acoustic territory)與肉體規程(body regulation)。展覽中,其作品圍繞「作用力」的物理性反饋與心理性反饋發展,進而藉此探討群體和領域間的張力牽制、反抗與消弭融合;更探討權力系統中的規訓(discipline)、形塑與再敘事。
陳庭榕,1985年生於臺灣台北。目前在維也納、漢堡與臺北之間工作和生活。2009臺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學士畢業;2015德國漢堡藝術學院自由藝術學士畢業;2018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碩士畢業。陳庭榕的藝術創作紮根於她對文化差異、政治符號,及其在變形文本中衍生的混種聯覺的層層反思;她藉由對文化工業人工物的複製重置,探索著記憶、意識價值與政治身份,在全球化、戀物、移動性社會中的成像與轉型。或慣習、徵徽、手勢、修辭、節奏;或聲響、話語、行為、影像、物——它們在空間裝置中,展演出覆疊的時空經緯及多重社會音譯。藉此,藝術家將混匯畫為立體寰圖。
陳庭榕是奧地利維也納美術館獎2018年的得主。她同時也是眾多獎學金及獎項的獲獎人:2020臺灣國藝會補助、2020奧地利聯邦政府獎學金、2019洛杉磯/維也納MAK-Schindler獎學金與駐村獎助、2017日本橫濱黃金町駐村獎助、2015臺北獎入選、2015/16德國國家獎學金(Deutschlandstipendium)、2015德國HISCOX藝術獎短單等。在不同的國際藝術機構中,都可見她的作品展出:奧地利美景宮21er Haus美術館、奧地利維也納美術館、德國漢堡美術館、日本橫濱黃金町、美國加州18街藝術中心、臺灣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