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中正國小獲一等獎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286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中正國小參加中國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消息傳來,全校振奮、同聲喝采。金門傳統拜拜習俗,不免燃燒大量金紙,而大量金紙灰該何去何從?中正國小一群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展開為期兩年的實驗探究,從訪談、選材、實驗、測試,到最後階段的研究成果實際推廣應用,通通由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作,這也是指導老師李麗娟的堅持。
小朋友經由訪談得知金門居民根深蒂固「拜越多、燒越多、保佑越多」風俗習慣,導致產生大量金紙灰,目前處理方式主要為放水腐、客土及當垃圾處裡,造成極大污染,小朋友認為既然無法立即改變居民習慣,但至少可以想辦法把燃燒後的廢棄金紙灰問題,妥善處理,放對位置,定能「垃圾變黃金」,於是展開一連串挑戰,並將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於校園生態池、洗手台、並自製文創小物---會吸水的智慧杯墊與生態植栽器且成效良好。
中正國小校長蔡雪芳表示,這支科展團隊由李麗娟老師、鄭亞設老師、葉炳煙主任領軍,參賽小朋友為陳品蓉、李子任、陳楚甯、黃羽甯、王亮淇5位同學,歷經長達兩年時間,完成「金」、「壁」、「灰」煌---會呼吸的智慧多孔創新材料初探之主題,先是獲得金門縣科展縣賽第1名,並取得全國科展參賽資格,勇奪第61屆全國科展第2名殊榮。並於2021年底參加第37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一等獎,推薦晉級參加2022年5月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蔡雪芳校長表示,中正國小近年推展科學教育不餘遺力,表現亮眼,在兩岸三地皆備受肯定,更於疫情爆發前,2019年7月率領學生遠征澳門,參與中國層級最高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佳績,並親臨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港珠澳大橋,與聆聽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演講。
李麗娟老師表示,這兩年來,從題目選定、研究方向、時程規劃、訪談、實驗、測試、應用等等,無一不絞盡腦汁、曠日費時,每一次事前準備工作,都需要仔細規劃,每一次報告產出,都需要團體協力完成;每一次與小朋友討論都要循序漸進,每一次比賽都在緊張刺激中度過,整個過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儘管遇到無數次困難,我們整個團隊都沒有放棄,關關難過關關過,不論是實驗結果不如預期,或是比賽方式多次隨著疫情滾動式調整,整個團隊都積極且迅速調整腳步,整裝應對,堅持到底。
李麗娟老師進一步表示,感謝產、官、學三方協助、中正國小團隊、參賽家長全力支持,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為中正國小、為金門爭取最高榮譽,更重要的是這些小朋友毅力驚人,在這兩年,每位小朋友都要犧牲課餘及假日時間,一步又一步努力完成各項實驗,相信小朋友在這過程,不止是得獎榮耀,更學習到科學探究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展現金門科學教育軟實力,特別感謝教育處完善協助,才能讓金門孩子登上榮耀舞臺。
得獎學生表示,非常開心參與科展,雖然每天放學、假日同學在玩,我們卻要實驗、訪談、練習很辛苦,可是大家團結分工合作學到許多平常課本學不到的課外知識與技能;尤其實驗驚喜發現冒泡泡,原本以為是失敗,最後卻成為新的轉機,那種感覺開心到無以形容;謝謝老師不斷鼓勵我們,陪伴我們,謝謝爸爸媽媽支援,許多單位對我們幫忙,更謝謝教育處對我們協助,才順利完成比賽。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福建層次最高、影響最廣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為青少年展示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搭建良好平臺,本屆參賽作品共719項。經市級推薦、省級資格審查和初評再入圍複評。按照當前疫情防控要求,聘請了福建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的30多位評審委員,採用線下集中審閱作品,和線上問辯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中正國小參賽選手通過層層關卡,最終獲得省級一等獎項,實屬不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