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13位金門傳統匠師將赴臺術科考試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318
金門匠師即將赴臺術科考試,文化局長許績鑫考前勉勵打氣。(文化局提供)

金門匠師即將赴臺術科考試,文化局長許績鑫考前勉勵打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於6月16日下午4時於文化局演藝廳3樓會議室,與將赴臺術科考試的金門匠師舉行座談會,並於考前勉勵打氣。
金門素以傳統建築保存的完整性,聞名於世,也是地區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然而建築物保存、修復的關鍵其實是以匠師及其匠藝為核心的無形文化資產。但晚近20年來,保存技術的流失與匠藝人才的斷層,可謂一種文化危機,值得大家重視。
今年2月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金門縣文化局推動了兩位縣籍的技術保存者(人間國寶)大木作翁水千、土水瓦作莊西勢的傳習計畫,在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劉華嶽教授等人的規劃下,以及莊水盛、陳榮文等助理匠師的實務指導下,以大木、土水瓦作兩大工項,分別以160小時實習操作、20小時的共同學科課程,將傳統匠師的智慧、經驗傳授下來,同時也以北山頹屋的修復為實習場域,讓學員理解建築修復案場所面臨的真實狀況。
除了學習翁水千、莊西勢等技術保存者的匠藝之外,這項計畫也鼓勵參與學員報考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舉辦的匠師資格審查考試。這項考試,分為學科及術科,每年舉辦二次,是一個全國性的資格審查考試,雖標準嚴格但具公信力。去年(109年度)文資局曾經首度在金門舉辦匠師資格審查考試,結果僅有陳榮文通過大木作匠師的資格,顯見其難度不低。
今年透過傳習計畫的培訓,第一階段通過學科考試進而報考第二階段術科考試的學員有13位。其中,報考大木作有5位考生、小木作有2位、泥作(土水)4位、瓦作2位,計12位男性、1位女性學員。最資深者為61歲,最年輕則為24歲,平均在40多歲,屬於青壯輩。若能通過,將為金門的傳統建築修復或文化資產保存注入新的生命力。
術科考試將於6月19日於臺中舉行,術科以實作為主,六小時內須完成圖面上指定的構件或建築單元。
有鑑對傳統匠藝與人才培訓的重視,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特別在學員赴臺出發前,接見大家,除給予勉勵之外,也提出未來長期培訓傳統建築匠藝的方針,「重視技術傳承、照顧技藝人才」。大家也認為唯有保存技術的永續發展,金門傳統建築的維護才會長久,接下來將積極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傳統匠師人才培訓基地」的相關經費與資源,讓金門的傳統建築營造成為地區重要的文化產業之一,生生不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