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 講師帶領學員用心走讀地景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點閱率:735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邀請地質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讓學員認識地質公園特色、礦物、岩石與構造等,並帶領大家走進國家級的地質景點踏勘,聆聽與解讀大地千言萬語的地質故事。(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提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邀請地質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讓學員認識地質公園特色、礦物、岩石與構造等,並帶領大家走進國家級的地質景點踏勘,聆聽與解讀大地千言萬語的地質故事。(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提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邀請地質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讓學員認識地質公園特色、礦物、岩石與構造等,並帶領大家走進國家級的地質景點踏勘,聆聽與解讀大地千言萬語的地質故事。(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提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邀請地質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讓學員認識地質公園特色、礦物、岩石與構造等,並帶領大家走進國家級的地質景點踏勘,聆聽與解讀大地千言萬語的地質故事。(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提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111年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第三梯次)」,邀請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林俊全主講「推動烈嶼地質公園與地質公園簡介」、東華大學劉瑩三教授主講「地質學原理-認識礦物、岩石與構造」,戶外教學由林俊全、劉瑩三、林英生三位講師帶著學員走進國家級的地質景點烈嶼南山頭玄武岩、九宮坑道,踏勘海岸獨特、精彩的岩石,聆聽與解讀大地千言萬語的地質故事,期許學員成為推動烈嶼地質公園的最佳解說人員,大家一起來為金門美麗的地景被大家看見而努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日前辦理「111年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第三梯次)」,上午室內課程首先邀請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林俊全主講「推動烈嶼地質公園與地質公園簡介」,他從地質公園是工具也是一種名片談起,提到地質公園是一個以地方永續發展為依歸的保育、教育、地方參與及地景旅遊的工作……等。林俊全理事長分享他參與國際地質公園網絡會議的寶貴經驗,並鼓勵大家一起來為地質公園的推動而努力。
 第二節課則由東華大學劉瑩三教授主講「地質學原理-認識礦物、岩石與構造」,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物超過4,000種,而且每年還發現50~100種新礦物,金門地區常見的礦物包括:片岩(金龜山)、花崗片麻岩(太武山)、花崗岩(斗門、田浦)、玄武岩(烈嶼)、片麻岩(成功),岩石是一種天然的無機物質,可分為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其次談到地質構造是可以依據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對於了解地質,劉教授的一堂岩石基礎課程,學員功力倍增。
 下午的戶外教學則從青岐南山頭的玄武岩解說出發,首先在烈嶼鄉公所所設的地質小教室由該館解說員繆筑筠先分享烈嶼地景點可以觀賞綠石槽、玄武岩及貓公石的圖照。
 繆筑筠說,綠石槽全台灣只有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老梅綠石槽,金門就是烈嶼南山頭的綠石槽!有別於老梅綠石槽基底是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在海岸邊的灰黑色火山礁岩,烈嶼西南側南山頭沿海灘岸是古九龍江河道堆積沉積層所形成的砂岩,因地殼隆起露出海平面,進而受到風化作用,砂岩中因氧化鐵析出而成黃褐色的風化紋,原本白色的岩層表面染上或深或淺的黃、紅色,但是此一綠石槽地景是季節限定,一定要先電話了解,以免錯失良機。
 接著在林俊全、劉瑩三、林英生三位專業的講師引領之下,走進烈嶼青岐南山頭,透過精彩的解說,明白烈嶼南山頭的海岸,林俊全老師讓學員試著抓起一把沙子,仔細觀察沙的形狀,是有稜有角或是圓形?大家沉浸在實驗的觀察中,明白一沙一世界的道理,明白:「長篇累牘,不如一座地景,道盡大地千言萬語。」。
 劉瑩三教授則帶著學員在沙岩上,實際透過觸摸,明白其中混有黏土的真實版,也有沙岩是呈現黑色的原型,有一位小小學員遇到問題就向教授提問,非常的認真,鍥而不捨的詢求解答,真是一位未來最佳地質解說種子人員,讓人頻頻向她豎起大拇指。
 接著林英生老師再帶著大家走進九宮坑道,從花崗岩到入侵的輝綠岩脈,到出口處的精彩混合岩,豐富多樣,讓與會學員興趣濃郁,頻頻發問、用心聆聽,大地的故事真是1001夜也說不完。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林英生表示,感謝由金門縣建設處指導規劃辦理的地景保育培訓,獲得地區民眾的熱烈迴響,三場次共約120人次參與,本梯次共有四十多位學員在炎炎夏日裡,向專業的地質老師學習,無論室內課或走向山巔海涯,實地踏勘,用心走讀地景,不減其學習之熱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