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橋通車專題系列報導】以高粱穗心融入設計意象 讓金門大橋成代表性地標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綜合報導。
點閱率:2,078
橋塔造型主題依縣民票選結果,採「穗心傳語 風情再現」語彙之高粱穗心造型,藉以行銷金門農產特色,融入在地元素。(工務處提供)

橋塔造型主題依縣民票選結果,採「穗心傳語 風情再現」語彙之高粱穗心造型,藉以行銷金門農產特色,融入在地元素。(工務處提供)

金門大橋不僅僅是國內首座長跨距海上橋樑,大小金門鄉親引頸翹望二、三十年,歷經十二載艱鉅施工建造,終於在今年底前完成金門建縣百餘年最龐巨宏偉的海上交通建設工程,宛如一道彩虹橋橫跨金烈水道兩端,連結起大小金兩島島命的共同體,更是寫下有島史以來至今,可歌的島嶼建設新里程碑及輝煌的歷史發展新頁。
連結大小金 期改善交通問題
金門大橋建設計畫緣起於為改善大小金門間,目前僅能依賴海路運輸之交通現況,提供大小金門間一全天候快捷、安全之陸路運輸路廊,以落實政府提昇小金門居民基本生活品質之政策,自民國81年結束戰地政務後,已逐步邁向地方自治之民主常軌,鑒於民生設施與戰地設施之需求不同,金門縣政府與中央政府齊力推動各項公共設施及民生基礎建設,乃於82年12月辦理「大小金門離島交通改善整體規劃」案,經評估成果後,認為興建金門跨海大橋為有效改善大小金門間交通之最佳方案,此為金門大橋興建計畫之濫觴。
整合兩地資源 發揮觀光綜效
金門大橋是於100年1月9日動工典禮,前總統馬英九親臨主持,以「三分交通,七分觀光」為建橋基礎和定位,所以肩負著穩定陸路運輸、提升觀光效益、落實照顧離島居民生活之政策,同時連結大小金門以完整規劃利用土地,配合區域整體開發,帶動地方整體繁榮與進步及促進觀光產業,並整合大小金門醫療資源。
大橋通車後,將提供烈嶼鄉與金門地區全天候交通聯繫,除可解決大小金門間物資運送、緊急醫療及居民往來不便之現況外,更可配合金門國家公園藉由大小金門路網之串聯,有效促進金門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開發,達到改善當地居民交通、人道救援及提昇整體觀光價值之綜合效益。
工程簡介與相關規劃設計
金門縣政府工務處簡介金門大橋工程跨越金門港道連接烈嶼鄉(小金門)與大金門,路線長度約5.4公里,其中跨海橋梁長約4.77公里,其中於海域深水段為減少橋墩數及滿足航道需求採大跨徑之脊背橋,最大跨徑為200公尺,於金門大橋完工後可望成為世界級之橋梁。其大橋橋梁配置依海域水深變化區分為主橋段、邊橋段、引橋段、主橋段:
●主橋段:主橋為脊背橋型式跨越金烈水道,橋塔方案依縣民票選結果採「穗心傳語 風情再現」語彙之高粱穗心造型,配合路廊跨越之海域寬闊,將與脊背橋之多橋塔形成意象互動,主橋再經由兩側邊、引橋的延伸細化,將使得全橋自然地融入整體海景之中。
●邊橋段:邊橋型式為變斷面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銜接主橋兩側,主跨配置150公尺,梁深由7.5公尺漸變至3.0公尺,銜接主橋端邊跨採110公尺,銜接引橋端邊跨則採100公尺,可使跨徑變化較為順暢和諧。
●引橋段:引橋段銜接邊橋與兩側大小金門陸域,主要座落於兩側淺灘區。橋型配置採等梁深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跨徑配置主要為45~50公尺,梁深3.0公尺。
●橋梁斷面:橋梁斷面寬度直接影響工程經費之多寡,近年來政府財政支出增加快速,龐大之建設經費,將對其他政策推動產生排擠效應;而金門大橋之興建為金烈水道間之唯一孔道,因此,在考量金門地區目前及未來發展特性,在符合交通功能需求、跨海橋梁結構行為、未來發展性及景觀考量之前提下,規劃最經濟之斷面配置。
●車道配置考量:大橋車道配置不僅考量車輛交通功能,除雙向各配置1混合車道,亦於橋梁兩側布設人行及自行車道,以滿足人本需求。日後依交通量成長,再行升級為雙向兩線快車道、慢車道及人行自行車道。
●橋梁基礎:大橋工程經設計評估採樁基礎型式較易因應工址地質變化,另於樁帽高程之規劃,須綜合考量施工性、景觀性、耐久性及維護性等;其工程設計階段經與各相關單位討論後,樁帽高程之訂定於引橋段以退潮時不露出樁帽為原則(樁帽頂設於EL.-3.2m),主橋與邊橋段以退潮時不露出基樁為原則(樁帽底設於EL.-4.2m)。
●防蝕設計:本工程主要為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工址位於海水中及近海岸,易受海水飛沫之影響,屬極嚴重鹽害區,基於耐久性考量,混凝土使用C3A含量適度之TYPE II水泥添加高爐石粉或飛灰等卜作嵐材料(飛灰、高爐石粉上限45%)或IS(MS)高爐中度抗硫水泥、IP(MS)卜作嵐中度抗硫水泥,限制混凝土之最大水膠比,另適當提昇混凝土強度,可增加其水密性,並要求辦理混凝土抗氯離子穿透能力試驗,要求使用之配比須符合56天齡期混凝土符合CNS 14795等級為「低」以下標準。
金門大橋的結構設計要求達到0張應力,以避免裂縫產生,有助於鋼筋防蝕;預力鋼腱部分,配合於施完預力後套管內灌注水泥砂漿保護,提昇預力鋼腱防蝕效果。下部結構鋼筋採鍍鋅鋼筋,以提昇防蝕效果。
至於其基礎施工為防止裂縫產生,若採分層澆置時,要求澆置施工縫需配合施工規範相關要求處理後方可澆置下一昇層混凝土,位於外露面之接縫須作防水處理以杜絕可能的腐蝕因子,混凝土養護期最短14天,且養護期間應以適當措施控制其冷卻速率,養護期間混凝土表面溫度每24小時之累計溫降不超過11℃。
另亦配合現行規範相關規定,依環境等級加厚混凝土保護層。脊背橋使用之外置預力斜索採同步射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內套管並灌注油脂之鍍鋅單根鋼絞線(Co-extruded mono-strand);並配合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質外套管具四層防蝕保護功能。
可望成為觀光踩點新地標
這座兼顧綠色環境生態及美麗景觀的金門大橋完成通車後,大小金門間交通將不再因天候海象而中斷,往來兩地的民眾將有一條全天候、便利又安全的陸路運輸路廊,使往來大小金門必需依靠交通船,碰到天候不佳、船舶歲修或是有緊急事件,須等待開放航行等交通不便的困擾成為過去,亦提供水電通信管線附掛,以及人道關懷之醫療救援、消防及緊急救災救援通道,更是宏偉又具有國際能見度的高科技跨海大橋。
展望未來,金門大橋再從經濟效益面來看,金門大橋完工通車後,特殊之脊背橋高粱穗心造型,搭配金烈水道海天一體的天然景致,也將成為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標,融合金門豐富的閩南、戰地、生態等資源,吸引遊客來金旅遊,促進金門地區觀光及經濟發展,成為觀光熱門新景點和金門最亮麗的新地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