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空飄基地〈光華園〉的前世今生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1,955
字型大小:
光華基地的空飄作業已在1997年正式走入歷史。
(取材自金門季刊1979)

光華基地的空飄作業已在1997年正式走入歷史。 (取材自金門季刊1979)

特約主筆/李金生
坐落於太湖畔的光華園,在兩岸軍事對峙時期,是金門前線重要的心戰基地,也是外賓參訪的主要據點。自1969年成立,迄1997年結束心戰作業,一路走過28年烽火歲月,如今偶有遊人到訪,四周寂靜景況讓人有戰士解甲歸田,回首盡是往事的感懷。
這個老一輩鄉親指為放氣球到大陸,長期披著神祕面紗的地方,共有分別建於1969、1975年間,上、下2廠專責製造空飄氣球,占地約萬餘平方米的10座地庫,放置4176枚氫氣鋼瓶。因此還被好事者訛傳基地內有幾千顆美國「氫彈」準備反攻大陸之用。
空飄物品琳瑯滿目,除有號召共軍起義來歸的宣傳單之外,也有食品罐頭、餅乾和洗髮精、洗衣粉、香皂、牙刷、牙膏及文具等日用品,連當年禁止軍民持有,嚴防收聽「匪播」的小型收音機都有,高空氣球最遠可飄到大陸外蒙古一帶。
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1983年長江流域洪災,國軍均曾空飄救濟物資到大陸。1980年2月12日金門各界發起「一人一物」運動,共捐獻1萬7636件空飄物品向大陸同胞祝賀春節。
1984年1月22日,「心戰資料館」啟用,金防部司令官宋心濂主持剪綵,當時蒐羅20餘年的心戰實物,包括砲宣彈、書籍、衣物和水漂的「小帆船」在內,可惜隨著1997年心戰作業走入歷史,閒置下來的資料館也在1993年以後,僅前方部分作為軍聞社歷任特派員袁靖宇、林有清、胡慶安和殷博文的職務宿舍,後來也不再使用。1999年光華基地移交縣府,上廠閒置未用,下廠則在2005年搖身一變為儲酒的光華酒窖。
長期荒廢的光華基地在2014年曾做為「金門戰地觀光藝術季」的主場地之一,縣府觀光處特地安排以金門為背景拍攝的軍教大戲《一代新兵八極少年》演員試玩,順便宣傳打廣告,但看似「骨灰罈」的大酒甕凌亂散置,宛如廢墟的場景引來批評。陳展文物早被搬光的心戰資料館,也一度淪為遊民棲身地方,2015年間更發生遊民飲酒之後,相約到館後的黃龍潭戲水,導致1人溺斃的意外。
如今,曾經荒煙蔓草,一片蕭索景況,甚至還有民眾目擊逾3公尺緬甸蟒出沒的光華園,在縣府觀光處整頓周遭環境後,讓人眼睛一亮。但這座早在陳水在縣長主政,與國防部心戰總隊參謀長洪瑞興等人履勘時,曾有將心戰資料館整建成「金門縣史館」,並將上廠闢建成「縣府招待所」之議,其後多次對外招商未果的軍方特殊基地,仍未有進一步新的定位和再利用。
長期關注戰地史蹟的縣議員董森堡認為,光華園是冷戰時期的代表性建築,承載老兵和鄉親的共同記憶,如何將它轉化為戰地觀光資產,值得各方深思和研議。
董森堡並在一篇有關「光華園的去留」專文中強調,「第一,會有被超越的一天。唯一,卻擁有不可取代的價值。金門的戰地史蹟最需要的是詳實準確調查資料,完整且有配套式的規畫設計」。未來,光華園何去何從?要扮演甚麼樣的角色?關心戰地史蹟活化利用的鄉親都十分期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