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張文帝洋樓小旅行 帶民眾認識歷史建築與傀儡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1,365
金門縣文化局於新春期間,辦理傀儡小旅行活動,透過有趣、歡樂的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與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陳麗妤攝)

金門縣文化局於新春期間,辦理傀儡小旅行活動,透過有趣、歡樂的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與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陳麗妤攝)

金門縣文化局於新春期間,辦理傀儡小旅行活動,透過有趣、歡樂的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與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陳麗妤攝)

金門縣文化局於新春期間,辦理傀儡小旅行活動,透過有趣、歡樂的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與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陳麗妤攝)

金門縣文化局為迎新春,於新春期間,辦理傀儡小旅行活動,於大年初一至初八的活動期間,共吸引2571人前往參觀。
35歲的張文帝回沙美親自督工興建洋樓期間,經友人介紹認識其夫人黃玉瓊(廈門人),並且於金門成婚及請戲班演出。
本次新春活動特別選定傀儡戲為主題。透過有趣、歡樂的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與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
在金門習俗,會於婚禮、謝土(新居落成)、大年初九天公(玉皇大帝)誕辰的凌晨等,祭拜天公,以表謝天,較講究排場的人家還會請傀儡戲團表演以酬神,表演的內容必須為喜慶的戲碼,如:七子八婿、郭子儀封王、童子戲球等,只是隨著時代觀念改變,已越來越少人會於拜天公時,請傀儡戲表演。
傀儡戲最早是用以殉葬的「俑」,具有除煞功能,後逐漸轉變具娛樂性質,於祭拜等隆重場合演出。因傀儡戲最早僅於宮廷中表演,所以後來流傳至民間,會演傀儡戲給天公看,以表對天公尊重。
文化局為推廣傳統文化,特別將初八場次改成星光場,以提早為天公慶生,也感謝天公保佑,讓金門國泰民安、金門縣文化局業務推動順利。
民眾表示感謝文化局辦此活動,讓小朋友對洋樓、傳統傀儡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還有民眾希望文化局未來可持續辦理相關活動,非常有意義。亦有民眾感謝文化局不遺餘力的推廣古洋樓歷史文化的解說與努力修復外觀建築,也讓民眾了解傀儡戲的博大精深,沒有五年功夫是無法學到的,希望傀儡戲活動能永存下來,下次有機會還想參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