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農村風味 青溪婦女協會製作傳統金門菜粿

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辦理傳統金門菜粿研習活動。(許加泰攝)
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辦理傳統金門菜粿研習活動,金門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議員、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理事長邱秀治邀集青溪婦女姐妹們一起做菜粿,傳承製作菜粿經驗,重溫農村社會的濃濃人情味。
這項包菜粿活動由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議員和邱秀治帶領有經驗的青溪婦女姐妹,一起準備菜粿的餡料和菜粿皮材料。大伙分組洗菜、揀菜和切菜,有的拿麵粉做粿皮,有的熱鍋爆炒內餡,香菇、豬肉一起炒熟,高麗菜、芹菜、大頭菜和胡蘿蔔經調味後,大夥一起合力包菜粿。數百個菜粿整齊排好,分批送入「籠繩」炊熟,現場香氣四溢,香氣撲鼻而來。
許玉昭表示,菜粿是金門在地的傳統美食,菜粿的麵皮是用太白粉、麵粉、番薯和成,餡料包括:菜球、蒜苗、肉、紅蘿蔔、芹菜、高麗菜、荀、豆干、豆腐……並混合豬肉末及石蚵內餡,外皮有著半透明Q彈晶瑩,外皮由地瓜蒸熟後和太白粉揉麵做成,介於水餃與水晶餃之間,再包入蔬菜等炒熟的內餡材料,粿皮對口捏實封住,再送進蒸籠用大火蒸煮,保有傳統口味,QQ的咬勁讓人回味無窮。
許玉昭指出,早年農村社會,做粿、炊粿是少不了的工作,菜粿除了作為年節點心外,亦為祭祀祈福供品,金門民間在農曆二月初有炊菜粿拜土地公的習俗,但隨著社會現代化,傳統習俗已逐漸被人淡忘,現代的年輕人,甚少機會可以親身參與做粿、炊粿,感受傳統炊粿的生活經驗。
許玉昭說,農村社區居民對傳統米食「粿」文化也特別有感情,透過活動來傳承金門菜粿製作技藝,使傳統金門古早味得以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傳統炊粿文化及體驗農村婦女刻苦勤儉持家的精神。
擔任農會理事長的許玉昭議員秉持著支持在地農作的理念,鼓勵鄉親能夠支持在地農作,選用在地原產食材,透過親手採集蔬菜、製作傳統米食「粿」等體驗,不僅能品嚐到當季食材帶來的新鮮風味,更能深度了解土地與食物的連結,吃下去的每一口都變得更有味道。
許玉昭指出,綠色餐飲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越來越多餐飲業者投入使用在地食材,很多餐飲業會選擇使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里程、支持在地小農,許多餐飲業者皆強調自家餐點使用「在地/友善食材」,吸引許多關注永續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