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讓風箏解放金門天空 成為旅遊新項目

金門海邊曠地適合放風箏活動,也可打造成旅遊新項目。 (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金門在軍管時期實施燈火管制,照明設施要加上燈罩,夜間燈光不得外洩,軍民車輛大燈要用黑色油漆塗遮三分之二,可作為泅渡工具的籃、排球和乒乓球、水桶都要列管,也不准持有收音機外,連放風箏、養鴿子和夜間拿手電筒對空照射均在禁止之列,理由是防範有人與對岸「打信號」和聯絡消息。
1996年「台海危機」時,金門已經解嚴多年,還曾有應聘到金門工作的高技人員周末帶家人在慈湖海邊放風箏,臨近碉堡的2名戰士見狀,騎單車一路不斷吹哨子,上氣不接下氣趕至關切,讓未曾經歷軍管的一家人錯愕不解,飽受不小驚嚇,當事人事後還投訴台灣媒體,頗有一些怨言。
今年2月中旬由金寧鄉公所指導,金門縣露營觀光發展協會與台中風箏團隊聯合辦理的「2023風箏快閃·快樂滿滿」快閃活動在慈湖海邊登場,吸引數百位民眾前往觀賞,紅男綠女將平日寂靜的海濱渲染得熱鬧滾滾。現場最受矚目的4座長度9到17公尺,重約10公斤的巨型風箏包括座頭鯨、豆腐鯊、藍鯨、大翅鯨冉冉升空,在慈湖海堤開闊地景襯托下,蔚為壯觀畫面,讓走過當年的鄉親看得好開心,直說五顏六色的風箏改變金門的天空,晴空下更加繽紛美麗。
此情此景讓人想起2005年7月25日,8名來自兩岸的風箏、動力飛行傘玩家在金城海濱公園競技,象徵金門天空「解嚴」的開始。當時,廈門大洲特技風箏隊總教練曹志龍就表示,金門冬天東北季風盛行,強勁風力利於特技風箏的操演,也適合推廣風箏戶外休閒運動。
2009年7月5日,軍方委外排雷承商「正大汽車材料行」為宣示完成驗收的慈湖舊雷區絕對安全,與特種勤務「新加坡EXPLOMO公司」於慈湖三角堡海灘舉辦「告別地雷、金門向上」攜手放風箏活動,除邀請專業風箏隊表演和聖祖貢糖、高坑牛肉乾試吃活動外,到場民眾還可獲贈免費小風箏,前200名並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贈送的紀念品,對腳踏曾經讓人步步驚魂的雷區,首次放飛風箏升天的民眾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美好體驗。
2013年2月2日,金門縣警察局舉辦「海闊天空任翱翔風箏彩繪昇放樂」研習營,副局長蔡廷生到場主持,目前已自縣消防局長職務退休,時任少年隊長翁宗堯和目前擔任督察長,時任金城副分局長黃維章等人到場參加。60名國中、小學員在浯州陶藝坊及縣立體育場共度知性學習美好時光。
當時,主辦單位邀請謝華東、王明宗等地區美術與陶作專家現場教導學員彩繪小型風箏,時任廈門大洲飛行特技風箏隊組委會總教練的曹志龍也再度跨海指導放風箏的技巧,協助金門新興戶外休閒培養新的運動人口。
金門海邊曠地適合放風箏活動,又有臨近性的好條件,在政府機關與相關團體的合作下,可增進家庭親子關係外,也有機會打造成旅遊新項目。有一天,如果也能像新竹、桃園、屏東和高雄旗津等地國際風箏節一樣熱鬧,金門的天空就真正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