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豆梨文學講座場場精湛 全獲熱烈迴響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182
字型大小:
「豆梨文學講座」昨日上午十時起於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辦,由作家吳鈞堯擔任引言人,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也到場致詞引言,並分別由導演陳長綸、作家石曉楓、李進文、凌明玉主講。(李增汪攝)

「豆梨文學講座」昨日上午十時起於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辦,由作家吳鈞堯擔任引言人,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也到場致詞引言,並分別由導演陳長綸、作家石曉楓、李進文、凌明玉主講。(李增汪攝)

圖為李進文。(李增汪攝)

圖為李進文。(李增汪攝)

圖為凌明玉主講。(李增汪攝)

圖為凌明玉主講。(李增汪攝)

 為厚實「文學金門豆梨季」的承辦效益,由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旅外藝文學會、金門文藝主辦的「2023文學金門豆梨季」相關講座,昨日上午十時起一連舉辦影視、散文、新詩、小說四堂講座,吸引許多藝文同好前往參與、汲取寫作經驗和新知分享。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昨日上午主持首場講座致詞表示,文化局歡迎大家多多攜家帶伴參與各項藝文活動。而文化局圖書館每年圖書增加比例高,歡迎鄉親學子多多借書和閱讀。他指出,前不久受邀參與前水頭黃氏宗祠祭祖活動,看到一塊宗祠進士匾,落款人讓他驚訝的是元代官員、書畫家的趙孟頫,竟然和金門有關係,因此,覺得大家更要多挖掘金門文化和去認識金門文化。
 呂坤和也歡迎作家多挖掘金門故事,作為寫作題材和紀錄它。更歡迎來金旅遊外地觀光客,寫金門故事、說金門故事。
 這場「豆梨文學講座」,昨日上午十時起於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辦,由作家吳鈞堯擔任引言人,他長期活躍於臺灣文壇,擅長藝文講座主持與評論,幽默的談吐,展現其主持功力。他表示,文學不能只有往後看,更要有前瞻性、向上昇華,種一株文學豆梨,期待大家的努力和營造,讓文學傳播力和豆梨花香,兩者共同成就金門島嶼。大家也不要只看豆梨花外在花蕾,也要有藝文的心靈滋潤,讓養份長駐心中。
 講座率先登場的是爆紅台劇《俗女養成記》導演陳長綸的影視創作課,他以編劇、導演、製作人三重身分,分享「俗女怎麼俗女了!幕後解密」,引領學員了解一部影視劇的完成。
 陳長綸說,台灣影視行業在1950至1980年代,曾經輝煌過,後來沒落了,原因是數位時代頻道崛起。自己在1990年進入影視這環境,當時月薪只有一萬五千元左右。他不諱言表示,自己對金門不熟,但這次來金門所見所聞,看見金門是很有文化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和了解,雖然自己是讀很多小說的人,家裡沒有電視,也發現這幾年自己真的「很俗」。
 第二堂散文講座,由作家石曉楓擔任主講人,講題為「太陽底下有沒有新鮮事?談現代散文的創作」。
 石曉楓說,散文創作有三思考,素材發想、怎麼寫和風格建立。並有其歷時性和共時性題材可選擇。她表示,自己是有效率的作家,寫作以去蕪存菁為要。她也以當代散文作家陳黎的作品「父土」及劉梓潔的作品「父後七日」,寫出表達家庭關係存在的樣貌,傳達情感,強調散文寫作收尾很重要,每篇散文都要思考其角度和重點,標點符號也很重要。
 她並認為,寫散文最忌諱平舖直敘,下筆也很重要,能寫出共感和共鳴則最為重要。她同時也引用朱天文的「再怎麼寫也寫不過生活本身,因為人才是最大的奇蹟和主題」鼓勵創作。
 第三堂新詩講座,主講人為李進文,他以講題「詩想課:寫詩和讀詩的自由」,解構詩的奔放想像及賞析。
 李進文表示:寫詩,就是寫出心中的自以為是。詩人必須不斷的對文字惹麻煩。下筆要放,收筆嚴謹。下筆過於理性,無法包容「意外」和「失敗」。下筆不能潔癖,收筆才需要。
 最後一堂小說講座,則邀請耕莘寫作班課程編排暨講師的凌明玉擔任主講人。
 凌明玉說明小說就是編故事,虛構的假故事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她形容寫小說像一種孤單的手工藝,散文細節是小說的伏筆,小說也是詩的意象和精煉的語言,再加上人物、情節、場景三要素的鋪陳組合,就是小說。
 場場精湛的演說,引起全場文學愛好者熱烈的迴響。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