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堅守文學堡壘的金門扛鼎作家─陳長慶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128
縣籍作家陳長慶。(林靈攝) 縣籍作家陳長慶。(林靈攝)
陳長慶迄今已出版逾40冊。(林靈攝) 陳長慶迄今已出版逾40冊。(林靈攝)
《陳長慶短篇小說集》越南文本暨中越文本。(林靈攝) 《陳長慶短篇小說集》越南文本暨中越文本。(林靈攝)

年近八旬、筆耕不輟的金門扛鼎作家陳長慶,著作等身,迄今已出版逾40冊;一生根植於金門,從事文學創作逾半世紀的陳長慶,以細密的文字針腳,既為家鄉立傳,亦為時代畫像,更創下金門鄉土文學的一座新高地。
取材於金門鄉土 創作具時代溫度的鮮活作品
「寫文章快活嗎?」陳長慶直指,「艱苦!」情懷使然,使命已然落於筆端,以島鄉金門為原點,陳長慶以一支妙筆,長出了盤根錯節的根系。他頻頻回望故鄉的歷史文化,以深沉熾熱的情感、質樸平實的筆觸,將在地風土民情娓娓訴來,將金門歷史長卷緩緩鋪陳。
取材於鄉土,以民族情感、自然環境、人文背景作為寫作根脈,次第向外延展;陳長慶從人性層面去探討、去詰問,進而提煉素材,創作出具有時代溫度的鮮活作品。無論小說或散文,陳長慶以濃郁鄉情、雄健之筆,細述金門的點點滴滴,記錄金門最真實的樣貌;其書寫不僅具抒情性、紀實性,更富於濃郁的戰地文化色彩。
無畏惡疾、勤於創作 著作接連獲獎
2009年,經檢查出罹患血癌,挨過初始的頹喪,對於生命、對於寫作,陳長慶且行且珍惜,「必須趁著夕陽未被黑暗吞沒前,加快腳步,把準備種植的田地犁好。」於是,一篇篇嘔心瀝血之作接續產出│《花螺》、《了尾仔》、《槌哥》、《小辣椒》、《不向文壇交白卷》、《晚春》等著作,即在其獲知罹病後的五年內,逐一完成,此時亦是陳長慶的創作高峰期。
至於其代表作《金門特約茶室》曾獲國史館台灣文獻獎,《鳳英嫂》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地方志書」佳作獎,《金門村史-阮的家鄉是碧山》亦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地方志書」優等獎。其中,長篇小說《烏番叔》將改編成電影,弘揚島鄉人民獨特的生命故事。
細數浯島昨日 再現大時代的悲與歡
擅以第一人稱視角創作,陳長慶透過文字的描摹,越過時代的遼遠;在其筆下,金門的風土與人情、延綿與賡續,波瀾不驚地行進於歲月的長河裡,得以再現與重塑,進而被觀照與被關懷。
他認為,島鄉上的每一物事、每一經歷,都值得被挖掘、被書寫、被銘記。他的小說,深刻地解讀人性,每一本都寫得非常地厚重,尤其直指人心;也正是這所有沉默群體的共同境遇,人性之美和沉痾痼疾,種種景象清楚明朗,每一筆都彷彿鐫刻心頭,力透紙背。
如今,日日晨起後即開啟電腦,「不論寫個幾字,就當作是賺到,寫一個字就賺一個字,寫十個字就賺十個字。」陳長慶宛如勤奮農人,猶勤躬耕隴畝,不讓文學田畝荒蕪,其著作接連出版,「戇戇的寫」,寫下大時代的悲與歡。
根植金門 戮力書寫邊陲文學
初中因家貧肄業,後戮力自學的陳長慶,曾任軍中僱員、福利站經理;他待人溫厚,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然他一路走來的文學路,憑藉著持續書寫,與日復一日的勤奮不懈。陳長慶笑言,「如果沒有靠著自己進修,手上這支筆拿起來就像鋤頭那麼重!」
坐落於金湖鎮新市里山外的長春書局,在琳瑯書冊與各式文具間,精神矍鑠的白髮書翁,挨著電腦、凝神伏案筆耕;始終致力與堅守著邊陲文學書寫的陳長慶,早已成為島鄉一道葳蕤生光的經典人文風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