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慢遊金門》領略魅力浯島──烈嶼鄉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題報導。
點閱率:1,773
大膽心戰牆。(蔡咸提供)

大膽心戰牆。(蔡咸提供)

九宮坑道。(蔡咸提供)

九宮坑道。(蔡咸提供)

竹葉貢糖。(林靈攝)

竹葉貢糖。(林靈攝)

俗稱小金門的烈嶼鄉,面積14.851平方公里,隔著金烈水道與東邊的金門本島唇齒相依;向西遠眺,廈門島也僅一水之隔。相傳烈嶼原與金門本島相通相連,宋朝末年,帝昺遭元兵追擊至金門海面,正當無路可逃,忽然天崩地裂,烈嶼與金門遂裂成兩半,帝昺因而脫險,這塊由金門本島斷裂出來的島嶼,就此被賜名為「裂嶼」。
因昔日飽受風害之苦,故烈嶼聚落多在村口、屋頂豎立雞的塑像,泥塑公雞因身漆白色,居民稱之為「白雞」或「風雞」,據傳能鎮風煞、剋白蟻、護宅保平安;風雞不只作為當地居民的共同信仰、村落守護神,亦形成烈嶼別具風貌的人文景觀。
烈嶼海岸線曲折多變,沙灘如練,海韻天色,風光旖旎;島上自然地質與野鳥景觀相當豐富,並保有眾多的傳統閩南建築及僑鄉文化。清淨、純樸、悠閒、自然,烈嶼的素樸之美,有著光陰的質感,詩一般的綺麗,經得起歲月的沉澱。
九宮坑道、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八達樓子、烈嶼三堡(勇士堡、鐵漢堡及將軍堡)、湖井頭戰史館等戰地史蹟,帶著旅人一起回憶依稀在耳的戰地記憶;后麟營區擁有全台唯一的步槍模擬射擊館;改造後的南山頭四營區結合據點坑道特色,規劃為密室逃脫遊戲;旅人們,絕對必去!
芋頭、竹葉貢糖、桶餅及麵線等在地土特產,則是旅客造訪烈嶼必嚐的美食及必帶的伴手禮。其中,烈嶼鄉公所連年舉辦的烈嶼芋頭季,優質芋頭競賽、採芋體驗農家樂、大啖香鬆綿且入口即化的烈嶼芋,每每吸引民眾與遊客扶老攜幼、前來襄盛。
吃美食
樸實之美用以飽腹,在地小吃勾起情懷,美食是技術,更是藝術,蘊藏著地域文化,也承載著最接地氣的生活氛圍與生活情感。在地美食作為旅途中的重要點綴,吃文化、吃特色、也吃新鮮,烈嶼鄉的手工麵線、鍋貼煎餃、川菜小吃、芋頭料理等難得一遇的美好滋味,絕非僅只於充飢果腹,更是一種情感的滿足與寄託。
每個鄉鎮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烈嶼最為著名、家喻戶曉的竹葉貢糖,質地酥鬆香甜,入口溶散,別有清香,且竹葉還能防止滲油。桶餅則形似小型燒餅,外酥脆內甜口,作為昔時的高貴點心,通常存放於鐵桶內保存珍藏,故稱桶餅,由於製程繁瑣,工序細緻,又稱「幼餅」,是烈嶼獨有的傳統糕餅。
來到烈嶼,不能不嚐名聞遐邇的烈嶼芋,親自領略「烈嶼芋,毋免哺(不用嚼)」的香鬆綿,而在地的吃芋花樣,油炸或蒸煮、正餐或甜食,多不勝數,諸如炸芋頭、芋頭粥、芋戀肉、芋絲手捲、芋頭丸子、芋泥冰等盤中佳餚,口感綿細即化,甜鹹料理都引人垂涎,也都讓人戀戀難忘。
至於黑糖剉冰、特色汽水、手工甜點、咖啡茶飲等,美味與顏值並存,除滿足味蕾、填飽肚腹,更挖掘在地風土,運用當季應景食材,順應時節,將各式美味以創意多元的方式呈現,讓口感和姿態更顯活潑。
玩景點
烈嶼雖為蕞爾小島,歷史卻悠長而壯烈。漫步聚落,東井、林天來洋樓、林信屏洋樓、蘭亭別墅、吳秀才厝、羅氏兄弟洋樓、國姓井、洪氏古厝、北風爺等古蹟勝地,飛棱翹脊,走過歲月風華,歷史現形於建築之間,處處蘊藏著扣人心弦的故事與傳說,亦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豁達的性格。
中華民國萬歲牌、勝利門、大膽島、九宮坑道、勇士堡、鐵漢堡、將軍堡、沙溪堡、八達樓子、紅土溝L36據點、L18據點、后麟營區、湖井頭戰史館、南山頭四營區等戰地史蹟,歷經烽煙,以猶存的巍然雄姿,承載著此去經年,昔時歷史的波瀾壯闊,然它們始終屹立,固守著烈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貓公石、柱狀玄武岩、麒麟山森林公園、陵水湖、陽山公園、東林海濱公園、雙口海濱公園等地,藍天、碧海、沙灘、綠林,有故事的山,有韻味的水,原始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豐富,風光清新秀美,置身其中,遠離塵囂,心曠神怡,讓人有當年蘇子遺世、辱寵皆忘、逍遙而居之感。
香火鼎盛的烈女廟、保生大帝廟等廟宇,不少遊客焚香、叩首、或雙手合十,滿懷敬仰地慕名前來。走進繁盛不再的東林老街、西方老街,穿行其間,宛如踏入充滿懷舊風情的時光隧道,曾經輝煌的老建築、老風情,輕聲低述過往歷史,並經由現代與傳統的交匯和碰撞,彰顯出別樣的淳樸及滄桑。
住宿&手信
旅途中,身體在漂泊,心更需要尋一處依傍,暫時停歇。偏於一隅的烈嶼,古厝民宿、一般民宿、觀光旅館等,一應俱全;一句「來了」,宛若屋裡有人久候,恰似眼角眉梢帶著笑意的家中長輩邁著小碎步,迎你而歸、待你而歸。
古厝民宿經歲月積澱,散發著悠遠的韻味,入住其間,感受時光倒流,細細品味歷史的餘響與建物的精細之美;身處其中,穿行其中,感受其中,方能不負此行。現代化民宿簡單實誠,溫情充滿,讓人住來安逸得很!觀光旅宿雅致簡約,明亮舒適,是遠離塵囂、放慢步調的離島住宿最佳之選。
對於遊客而言,透由一趟旅程帶走的不僅是美好回憶,一同帶走的還有一座城鎮的心意,這一份手信傳遞出人們最美好、最樸實的想望,並潛移默化地傳播烈嶼的文化。貢糖、桶餅、花生荖、野蜂蜜、麵線、芋頭等林林總總土特產,美味自不待言,且不止於唇齒間迂迴的小欣喜,更承載著在地的人文記憶與文化特色,體現著原汁原味的「烈嶼味」。
從建築到美食,從故事到風土,烈嶼不再只是歷史的陳述本,而是以無可複製的小島風貌與風土人情,以其溫暖及閒暇、豐厚的人文與歷史的加持、獨一無二的地方風味,搖身一變成為旅遊度假勝地。擇一日,在烈嶼鄉的小巷裡兜兜轉轉,深刻體會烈嶼之美│美在景觀、美在人文、美在笑容、美在生活態度,每一種都是讓人鍾愛烈嶼的理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