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墨彩映心緒 筆律爍詩意──畫家張國英
將對生活中既有物事的真切感知,透由濃郁的情感意識於畫布上渲染,擅素描、水彩、水墨的張國英,以浯島金門作為恆久的創作母題,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融會古今,把線條作為生命去舞動,將皴擦點染作為血肉去豐滿;他把舉目所見提煉成詩意,呈現給眾人一種墨象美及別開洞天的藝術魅力。
彌望浯島 戀念金門
數十年來,專一以金門為創作題材,不僅因故鄉作為魂牽夢縈的生命所依託之地,另則有感於金門的急遽變化,一切文化傳統根源及原鄉面貌在改變消逝之中,張國英以開闊的審美心胸彌望浯島,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角進行審美關照,細心捕捉四季景色、動物與人的活動情狀等不同變化特點,從而精心謀篇佈局,筆墨妙盡美景,有序地連綴成一個個詩雅意境。
高中畢業後赴台求學,自此開啟北漂生涯,然於旅台期間,張國英每年寒暑假都返金,與畫友四處攬勝采風。其畫作取象朝暮、涵蓋四時,筆寫萬象、縱橫無極,其畫法糅傳統與現代於一體,透由水墨與水彩技法的相互借鑑、吸收,他以剛柔相濟的筆力,不但繪物之象,亦得物之神,其筆下所呈現的一山一水、一樹一石、一枝一葉,方圓結合,秀拙相生,其作品無論大小,畫面無論繁簡,從構景、取意、造境、施藝,都顯示出其藝術底蘊深厚,處處煥發深層的詩意與品格。
張國英認為,「海風」是金門的一種精神意識,尤以金門的東北季風甚為凌厲,使生活酷寒艱辛,是很難磨滅的生命記憶;另以其個人的生命情愫而言,海風代表著成長與失落,奮鬥及前瞻,也象徵著一種憧憬與追求。戀念金門,對景抒懷,臨摹與寫生並重,法古而不泥古,張國英窮筆墨之微奧,博古通今,師古人兼師造物,心手相安,一點一畫都斂鋒瀉墨,筆筆入紙,具有動勢和力度,彷彿如有神。
養深積厚 水色墨筆逸氣韻
直言自己「比較幸運」,幸運地進入學院就讀、深造,幸運地學習中西繪畫,幸運地結合工作及專長──想來,此乃張國英的自謙之詞,因所有學問之養成、能力與成果之積累,全是養深積厚,不容僥倖。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擁有如此的決心與準備,一方面研究畫史墨法,一方面投身於實踐與創作,經由長期的積澱與歷練,張國英迄今仍不斷地提升自我藝境。
回饋所學 心繫美術教育
退休後,因緣俱足,張國英於兩年前出任金城國中美術班召集人,為地區美術教育作育英才。教學與創作資歷餘四十載,理論與實務並重、學經歷俱豐的張國英,回饋所學,反哺浯島,傳承經典,透由系統性課程的規畫、建立與執行,用以發展並加深加廣地區學生美術創作、認知及鑑賞之潛能;「學習專業」、「練好基本功」則是他對美術班學生的期勉。
數十年來,一貫地鍾情於對家鄉進行觀察及寫生,無論是昔時景物,抑或眼前即景,無論是與自然脈脈對語凝思,或感受水墨的殷殷召喚,均是張國英透由積學、臨場機智,以及經由事後的檢討與整理,逐一完成且迭有佳構;諸如〈荒磯拾貝〉、〈初三夜色〉、〈待耕〉、〈慈湖出海口〉等,水、色、墨、筆皆為妙趣,同時融合舊時記憶與未來憧憬,既有直抒胸臆的寫實,也有隱晦含蓄的哲學表達,其畫作除涵納生動的氣韻,更包蘊著美學和靈性的天機,一種撲面而來的浪漫情懷,讓人不覺由視覺走向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