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扶助基金會.金門分會專題報導】 法扶金門分會 致力於成為島民的法律守護者

走入校園宣導。(金門法扶提供)

金門法扶於金門縣政府一樓大廳為民眾提供服務。(金門法扶提供)

金門法扶於金門縣政府一樓大廳為民眾提供服務。(金門法扶提供)

金門法扶新址。 (金門法扶提供)

法扶標幟。(金門法扶提供)
圖.文/金門法扶提供
法扶初衷 在混亂中找到希望的明燈
在人生迷惘的漩渦裡,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法扶」)如同一盞明亮的燈塔,為經濟困窘、無法負擔訴訟費用的人們指引出路。在富含閩南風情的金門島上,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金門分會(以下簡稱「金門法扶」)不僅僅是島民的法律守護者,更是民眾在混亂中找到希望的明燈。
法扶於2004年7月1日設立,目的清晰而堅定:「為經濟上的弱勢者支付訴訟費用及律師報酬,提供法律的專業扶助,實現訴訟的平等權」。這項創立理念,不僅使法律的專業知識與資源更廣為民眾所知,更重要的是,確保了每個公民享有憲法保障的訴訟權及平等權,即基本人權的實現。
再深一層,金門法扶在2005年7月1日成立後,繼承並發揚了法扶的使命,持續為金門島上的民眾提供服務。他們努力在爭議初期就讓民眾瞭解法律知識,做出明智的判斷,以實現「早解爭端、早止訟」的目標。金門法扶不僅提供專業諮詢,協助民眾了解自身在法律上的權益,更鼓勵民眾充分利用這些資訊來保護自身的權利。
對於金門島上的弱勢民眾來說,金門法扶所提供的服務,不只是法律資訊的提供,更深遠的是尊嚴與自由的捍衛。他們確保每個人,不論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都能在法律面前獲得公平的待遇,並得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金門法扶的存在,猶如明燈,照亮了許多弱勢者的法律道路,他們不僅代表了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更是對弱勢者無私的關懷與幫助的象徵。在他們的努力與奉獻下,讓我們對於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充滿信心。
全面服務 將法律力量帶到每個角落
在法律的領域中,經濟上的弱勢者常常因資源不足而無法與富有者平等對話。面對此種情況,金門法扶盡心盡力地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務,確保每個人都能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權利。以下,我們將探討金門法扶的服務範疇。
首先,金門法扶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務,包括訴訟、非訴訟、仲裁及其他相關事件的代理、辯護或輔佐;調解、和解的代理,以及法律文件的撰擬,如書狀、律師函等。透過這些服務,當民眾在面對法律問題時,無須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將有專業的法律人員提供協助。
其次,金門法扶以現場及遠距視訊的方式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現場諮詢需要預約並提前10分鐘報到,諮詢地點包括金門法扶以及金門縣政府服務台。為了滿足無法配合現場諮詢時間或是案件有急迫性的民眾,金門法扶提供遠距視訊諮詢,服務地點包括金門法扶、金城社會福利中心、金湖社會福利中心、金湖鎮公所調解委員會、金沙鎮公所、烈嶼鄉公所民政課、金門毒防中心、金門大學軍訓室等地。
當民眾決定透過法律途徑來解決糾紛,如考慮訴訟或調解和解,可向金門法扶申請扶助。法律扶助法規定,申請扶助需要案情有理由且主要扶助對象為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等,或是符合法律扶助的無資力標準;若申請的民眾為法律扶助法第5條第4項所規定的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則例外的不審查申請人的資力。然而,即使在不符合法扶弱勢標準的情況下,若民眾符合政府委託專案的扶助條件,金門法扶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協助改為申請政府委託專案。
通過以上的服務項目,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金門法扶致力於提供全面性的法律服務,不只幫助弱勢者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更重要的是,確保民眾在法律面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金門法扶的存在,就像一座燈塔,為弱勢者照亮了尋求正義的道路。
專案扶助 滿足不同群體的法律需求
法扶扮演的角色並不僅僅是為經濟弱勢者提供法律協助,而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在這種堅持之下,法扶擁有多樣化的扶助方案,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法律需求。以下,我們將一一闡述。
法扶首先會依照《法律扶助法》的規定,對申請者的全戶經濟狀況進行審查,判斷其是否符合無資力標準,並確認案情是否具有扶助理由。在兩者都符合的情況下,法扶將會指派扶助律師進行協助。得到法扶扶助的案件,將可以向法扶申請支付案件相關訴訟費用,或是出具保證書來扣押對方的財產。然而,這種權益也帶來了義務。如果案子勝訴後,申請者因此獲得超過50萬的賠償金或利益,則可能需要繳交「回饋金」給法扶,讓法扶資源可以永續經營,繼續幫助其他弱勢者。
另外,法扶也配合政府部門推出各種專案扶助。例如,與衛福部合作的「身心障礙者法律扶助專案」,其主要服務對象為身心障礙者。審查文件基本上與法扶標準一樣,但需請申請人另外提供新制的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在資力審查部分,衛福部專案的資力門檻較寬鬆,是法扶標準的1.5倍。採用衛福部專案時,只有聾人或聽覺障礙者的手語翻譯、聽打服務費用可以向法扶申請支付,其餘案件的訴訟費或其他必要費用,衛福部專案是沒有辦法幫申請人負擔,也不能幫忙出具保證書,但好處是不需要繳交回饋金給法扶和衛福部。
此外,與原民會合作的「原住民族法律扶助專案」,則將原住民作為主要的扶助對象。原住民可選擇採用原民會專案,審查文件與法扶標準一樣,但需請申請人提供族籍證明文件,例如現戶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在資力審查標準部分,原民會專案雖然沒有設置資力門檻,但為有效分配原住民族司法資源,自民國110年7月1日起,原民會專案的申請人必須不符合法扶及其他政府專案之扶助資格,且案情部分要有理由或涉及原民傳統慣習或文化衝突,二者都通過時,才會指派法扶律師協助。而且,原民會專案除了律師費用外,申請人無法向法扶或原民會申請任何費用補助或申請出具保證書,但申請人不需要繳交回饋金給法扶和原民會。
最後,與勞動部合作的「勞工訴訟扶助專案」,則專門為勞工提供協助。勞動部專案沒有限制申請人的身分,只要申請人是「勞工」都可以申請。審查文件基本上主要看申請人「個人」的財產和最近一年綜所稅所得清單(2023年1月1日起下修標準為:個人月收入需低於6萬5千元且資產低於300萬元),且需提出勞動局調解不成立證明;案情部分則要有扶助理由且需為專案扶助範圍(請參勞資爭議法律及生活費用扶助辦法第3條至第6條)。若通過勞動部專案扶助,自110年7月1日起,申請人可以透過扶助律師向法扶申請訴訟裁判費及必要費用補助,經法扶核准扶助勞工訴訟扶助專案之勞動調解程序、訴訟程序、督促程序及強制執行程序案件受扶助人,可於判決確定或確定訴訟費用額裁定確定日起60日內,向法扶申請必要費用扶助。同一案件歷審合計上限為新台幣5萬元。但就訴訟期間必要生活費用則需請申請人自行向勞動部申請。此外,此專案也不能申請出具保證書,同時跟其他政府專案一樣,不需要繳交回饋金給法扶和勞動部。
這些多元的扶助方案如同保單,會影響申請者的權益、保障範圍和義務。因此,申請者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以確保自己的權益。我們期望透過法律扶助的持續推動,能讓更多的弱勢者享有公平的法律服務,讓公平正義在社會上落實。
協助解除債務困擾 提供公平的機會
在現代社會中,債務問題往往不僅對個人造成巨大的壓力,更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問題。有些人可能因為債務沉重而走上犯罪道路,而另一些人可能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情況對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是毀滅性的。
為了解決這一嚴峻的問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應運而生,旨在協助債務人重新站起來,同時保護債權人的權益。這一條例的實施對於重建社會信任、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僅有條例的存在是不夠的,必須有專業的扶助來確保債務人能夠充分受益。為此,法扶設立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扶助專案」。該案提供債務人法律諮詢服務和法律扶助,讓債務人能夠更好地應對債務問題。
這項專案提供了多種債務處理方法,包括調解、協商、更生和清算。債務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並獲得相應的支持和指導。這些方法旨在幫助債務人償還債務、減輕壓力,同時為債權人提供一個公平和合理的機會。
1.前置調解:債務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調解聲請,一併處理各項債務。透過法院的調解程序,債務人與債權人可以協商達成債務償還計畫,以平衡雙方的利益。
2.前置協商:債務人可以向最大債權銀行提出協商申請,銀行會提出清償方案。通過與債權銀行的協商,債務人可以獲得更有利的債務還款條件,減輕債務壓力。
3.更生程序:是適用於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且債務金額未超過新台幣1200萬元的情況。在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債務人需提出一個定期清償的更生方案,並依照該方案履約完畢。如果債務人全部履行完畢的話,除了消債條例有特別規定外,當然免責,債務人至此可獲得經濟重生。
4.清算程序:是將債務人的財產全部拍賣變現,並由法院或管理人按照一定的優先順序分配給全體債權人。清算結束後,若法院裁定免責,債務人將免除其他債務。然而,清算過程中債務人會面臨諸多生活上的限制,例如居住地限制、合理生活支出和工作選擇等。債務人最後還要聲請並經法院裁定復權,才能恢復正常人之生活。
藉由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扶助專案,已經有許多債務人獲得了寶貴的扶助,重獲新生。他們得以解脫債務的困擾,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並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更多人面臨經濟壓力,不得不向融資公司等機構尋求幫助。這些公司的超額放貸手法使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甚至將手機、中古機車或家電抵押出去。面對這種新形態的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是否仍然適用?
金門法扶表示,超額放貸的部分應該可以納入更生或清算程序中處理,視為一般無擔保債權。這為面臨超額債務壓力的債務人提供了一條出路,通過更生或清算,重新開啟生活的新頁面。
債務壓力可能會使人感到恐慌和絕望,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確實提供了一種走出債務困境的途徑。關鍵在於,當面臨債務問題時,債務人應及時尋求專業法律扶助和建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以確保自身權益並為未來點燃新的希望。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扶助專案將為債務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引,讓債務人重獲新生,走出債務的陰霾。不管債務人面臨何種債務困境,這項專案將助債務人重整人生,迎接光明的未來。
共創行動 社區推廣法治及社會參與
金門法扶以推廣法律知識為使命,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提升了民眾對法律的認識,更深化了與社區的連結。這些活動包括校園法律講座、身心障礙者法律講座、原住民法律講座和新住民法律講座等,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法律知識,幫助民眾了解並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金門法扶與各方的密切合作,包括金門縣政府、金門大學、各國高中職以及社會福利團體等。各方結合了自身的資源和影響力,一起推動法治教育,共建法治社會。
但金門法扶的參與並不僅限於法律宣導,他們也積極投入在地的各類聯繫會報,如新住民聯繫會報、老人聯繫會報、移民署聯繫會報等。透過這些平台,金門法扶有機會深度了解地區民眾的需求和困難,並能為民眾提供更為專業與貼心的法律扶助服務。
金門法扶的法律宣導活動參與,讓我們看到法律並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讓我們理解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不僅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透過這種共創行動,讓我們更接近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社會。
法扶新址 以便利設施提升服務質量
金門法扶即自於2023年7月1日從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的舊址遷往位於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的新址。這個新的地點坐落在金城鎮的民權路與民族路口附近,步行約2分鐘;公車7、7A、7B或1A路線可以到達「金城國中」站,步行2分鐘到達;而9、10、11路線則可以到達「金門高中」站,再步行3分鐘。
新址雖然相較於舊址距離福建金門地方法院稍遠,但其所提供的空間是原址的兩倍,並且設有寬敞的停車場地,駕駛至法院只需5分鐘,大大增進了法律諮詢與協助服務的便利性。
分會長林俊宏強調,金門法扶的核心價值在於致力於保護弱勢群體的訴訟權利。新址的設立,將可以更好地達成這個目標,提供當地民眾更便捷的法律服務。
從位置、交通、空間到停車設施,新址都顯示出一定的優勢。這些都是金門法扶能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務,更貼心地滿足當地民眾需求的關鍵。期待金門法扶在新的環境下,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為金門地區的法治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未來願景 人人獲得公正公平的保護
在2023年初,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的新規畫以及金門分會專職律師的增設,驅使金門分會做出遷址的決定。舊址的空間已不足以滿足日漸擴大的服務需求,這就是遷址的主要原因。
過去,金門地區民眾在享受法律扶助「檢警訊問律師到場陪訊服務」上,受到律師人數不足的限制。然而,隨著新專職律師的加入,這種情況有了顯著的改善。法扶自2007年9月17日起開展的「檢警訊問律師到場陪訊服務」,已然成為一項24小時全天候、365天全年無休的服務,意在協助弱勢群體在面臨警詢、偵訊等程序中,能有效保障自身的權益。
為了讓金門地區民眾能享有與台灣本島相同的權利,金門分會致力於改善當地的法律扶助服務,並增設專職律師,以便提供更全面、更精確的法律諮詢與協助。
金門法扶對於「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的慷慨提供,以及「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在過去九年間的支持與陪伴,深感感謝。同時,也感謝金門縣政府縣長陳福海的大力協助,使得金門分會得以順利遷址,繼續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隨著新址的遷入,金門法扶的願景也更加明確:致力於滿足金門地區民眾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並堅持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法律扶助服務,使得每個人都能獲得公正、公平的法律保護。分會長林俊宏期待金門分會在新的起點上,能夠為法律公義播下更多的種子,為社會的公平正義作出更大的貢獻。